第13章

“今日在摘星桥市上,我所拍得的所有东西,都会作为武林大会的彩头。”

闻人晏修长的指尖抚在长笛的细杆上,灵活得旋转着笛身,动作熟稔得仿佛这笛子常年伴在他的手侧,令人完全联想不到,方才的凄厉惨叫是从这竹玉管子里发出来的。

“彩头还有我的婚事。我说了,既然我是第一美人,就当配第一剑客。”

说着,目光远远地落在画舫另一头的殷寻身上:“你说是吧,殷少侠。”

殷寻记得当时闻人晏在信中说,他收到暗线消息,说海寇头目胡知会到武林大会去,但与殷寻细讲胡知此人时,却又说胡知此人行如鬼魅,难以琢磨。

倘若能得暗线消息,怎么可能掌握不了其踪迹。

故而他早就猜测,闻人晏是想要引。

胡知想要混元珠,且有必须获得混元珠的理由。

那就在这热闹的摘星桥市上告诉胡知,均天盟有他想要的东西,并且还要送出去。

不管这位胡知到底是浊教余孽路庆生,还是有“天下三志”的小满,只要在武林大会上有足够让他们以身犯险的宝物,那他就会到武林大会去。

没有什么是比自己本身就是靶子,更好抓住飞箭的。

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寻幽探胜

翻云桥上的诸位不清楚胡知此事的始末,只觉得闻人晏这多问的一嘴是又是在挑衅。

他不说刀客,不说棍客,不说旁的其他什么侠客,非要说什么“天下第一剑客”。饮雪剑庄以剑名见长,特地提及剑名,定是闻人晏在嘲弄殷寻,讥讽他们饮雪剑庄在剑道之上徒有虚名,挑衅说殷寻定没有那个能耐去夺得头筹。

众人习以为常地给闻人晏的行径找好了理由,

在场有许多官家小姐,也有许多高门子弟,曾经明里暗里都心喜过闻人晏……那张脸。耳朵刚被狠狠地摧残过,又倏忽听到这一消息,一时间都有些棍棒敲过后被赏糖的恍惚,还隐约有些期待。

虽然闻人晏往日瞎话没少说,但能在这么一个场合放话出来,少说也该有五成能作数……不少人偷觑着座上闻人晏,在心中暗自想道。

当然,武林人士更注重的还是闻人晏口中所说的,他在桥市上拍得的所有东西这个彩头。去武林大会,原本只是赚名声的事,现在变成了名声、宝物双丰收,这怎么都是件好消息,自然而然地也就更加关注闻人晏会在桥市上拍得什么。

或许是因为三年前的摘星桥市上险些被人夺去拍品,摘星阁这回对画舫的构造进行了改造,有如一个中空的戏台,让客人们围坐其上,四方都设有类似于角楼的高台,但凡有人想染指中央的拍品,就可能会被高台上的弩箭给瞬间射穿心肺。可以说是费了不少心思。

一阵锣鼓喧天而起,昭告着摘星桥市正式开始。应着锣声,就算是未能登上画舫的人潮,要纷纷依靠在翻云桥边上朝着各画舫的中央望去,只希望在画舫驶出去之前,能一睹各色瑰丽奇绝的宝物。

闻人晏对拍卖本身其实没有多大的兴趣,摘星桥市的拍品提前有列好一个册子,附在请帖之上。他只需等到了要买的拍品,摆手竞价,然后让杨幼棠上前去付钱,就可以了。大都是品质稍好武功秘笈,与神兵利器,几乎是由柳晴岚提前敲定好的,但也有几件是闻人晏看着顺眼临时加上去的。

他想,反正阿寻的剑法天下一绝,这些东西到最后都是要送给阿寻的,多点也无妨。

同时,心里开始盘算起,等到桥市结束,他去找殷寻说点什么,做点什么,仔细地在脑中提前谱演好他与殷寻相处的每一步。

虽然这些谱演到最后,大都会付之东流。真等他凑到殷寻跟前,一般都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殷寻在画舫对岸,看着也对桥市上的物件不感兴趣,只静坐在座上凝神沉思。

闻人晏数不清自己见过多少殷寻的这个样子,或是看雪,或是看桂枝,或是看江岸,令人看着觉得他是冷淡清净,但落在闻人晏眼中,却觉得殷寻这个样子就是在发呆。

不久前闻人晏耐不住性子,好奇问过殷寻,问他看着这些个东西的时候到底是在想些什么。

当时殷寻的回答是说:“观万物变。”

“不是你说的吗?”当时殷寻浅笑着望向闻人晏:“我名‘寻’,有‘寻幽探胜’的意味在,取自‘寻幽殊未歇,爱此春光发’[1],意在字表,为寻访名胜幽境之意。先生在月前提前为我取字‘世真’,也说寻幽探胜,方得世真。”

“但我……”殷寻说着摇了摇头,只继续道:“不去踏山海,便想能静察万物变,也能寻得世真。”

殷寻口中的先生,自然是饮雪剑庄内那位教他剑法的沈老先生。

他与闻人晏年岁只差了几个月,闻人晏年至弱冠,殷寻自然也是。但殷梦槐向来只在管控殷寻出行方面会对殷寻稍加重视,平时庄内中秋宴都不会主动叫上殷寻,现下也想不起来给殷寻取字,更别说像闻人晏这样在宗庙内好好地办一场及冠礼,所以这取字的活计,就落到了殷寻的恩师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