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雪掩霜刀 春风南来 3086 字 4个月前

第57章 可恨过我

陈信芳直白而敞亮,浑身上下加起来也凑不出一段弯绕,对于他而言,肯担风险用他的天子就是顶好顶有魄力的天子。得友如知音一般的许令均,得君如伯乐一般的顾邺章,得以重归河道施展平生所学,便是人间最快意事。

因而他一扫暗沉,走出去的步伐昂扬而轻快。

迎面拾阶而上的青年腰佩宝剑,乍一见到陈信芳与许令均时微微一怔,涨红了脸道:“许尚书,陈大人。”

是李禧。

他身量高大魁梧,眼神却古怪地游移不定。陈信芳诧异地点了下头,弄不明白眼前这风光如旧的殿前侍卫长为什么竟面红耳赤的,但许令均明白。

在李禧眼中,陈信芳在牢狱里守得云开见月明,他许令均早便被倒行逆施的顾和章打压罚俸降职,也算艰难守住了自己的道。偏他李禧官职未变,不得不常在御前行走,不断提醒他背主在先的事实,这何尝不是顾邺章对他的另一种试探和羞辱?

但其实满朝文武,凡是当初没有被顾和章一革到底的,谁又不是一臣事二君?

顾邺章何以偏偏苛待他至此?不外是李禧与陈郁之同出一郡寒门,俱都仰赖顾邺章的擢拔,却一个长怀二心,一个临阵倒戈,陈郁之已死,这天子之怒,便只能由李禧一人受着了 。

许令均默默地想,这对异母所生的兄弟相差甚远,却并非一无所像€€€€他们都是做事绝然的人。

顾和章不喜光亮,显昌殿各个宫室大多数时候便只燃一盏灯,锦帐更是遮挡得严严实实,不肯教外边的人窥见一点影子。顾邺章不喜人声聒噪,留下伺候的便往往只有一个曹宴微,也难怪中侍中苍老得如此之快。

是以,顾邺章若存心要让曾受他简拔一步登天的李禧不好过,李禧便只能日日处在不安和难堪之中,毫无指望地等着对方大发慈悲放过他。

李禧此时过来,本是要等着护送天子出宫。

可大到尚书小到令史,一个接一个的官员随旨觐见,又陆陆续续目不斜视地在他眼前离开,他在中州的凛冬里站了近三个时辰,直煎熬到日影西斜,才终于听见曹宴微唤他的名字。

李禧如蒙大赦,正要进去暖一暖冻僵的四肢,顾邺章竟先走了出来。

他披了件一看便很厚实的斗篷,表里是清一色的赤狐皮,镶金边的下摆离地不过两指,只在行走间才隐约窥得见黑色下裳的迤逦流云。

李禧胸口狂跳,喉咙也发干,直挺挺跪在了冰冷的阶上,从打颤的齿间迸出一句:“参见陛下。”

顾邺章的表情没有松动,只淡淡睨了他一眼,声音有些使用过度的喑哑:“朕要去拜会陈王,你安排下去,不要声张。”

若想掩人耳目,便不能乘舆轿,李禧心惊胆战地牵来几匹马,见天子面上未见不悦,这才略略定了定心。

说是白龙鱼服,宫里的人又有几个是不认得中侍中和殿前侍卫长的,能让他们牵马坠蹬的自然也就只有那么一位,一路走到阊阖门,沿路的侍卫宦官都自觉低着头让开道路。

这时辰有些晚了,沿着天禄长街向西直行,恰会行经两侧冷清的衙署和零星几间热闹不再的佛寺,上位者的更迭并没有影响到云集中州的商胡贩客,丝竹管弦声与叫卖吆喝声依旧交错不断。

越发晦暗的天色下,竟是一片与昔年别无二致的太平景象。

其实这也难怪,今时不同往日了,武川再是千钧一发岌岌可危,顾和章治下的宫廷却笙歌宴饮不断,做足了高枕无忧的架势,普通人既然跟随皇室迁离了云州,又要从何处听得边境的消息?

这也许正是顾和章的高明之处,水灾后遭难的数州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流民起义,他若不做出成竹在胸的表象稳定人心,恐怕局势会更加难以控制。

谢氏在云中的故居早在二十年前就已毁于大火,在中州却还留下了一套规模不大的祖宅,谢瑾手头上不宽裕,也并不沉迷物欲,住的便始终是这间祖宗留下来的小院,因不是官邸,便比寻常官员更远些,要直走到长分桥外。

勒了马,顾邺章在陈王府不远处停了下来,垂首对曹宴微道:“你过去问问,若他醒着,就让下人去通报一声,他若歇下了……就不必报。”

看一眼也是好的,不是非要扰他清梦。

不敢让圣人久等,没一会的功夫,陈序便打发走了前庭的仆役引着君臣迈过正门。

行色匆匆的谢瑾趋步上前垂手施礼:“陛下亲临寒舍,未能远迎,臣有罪。”

他脸颊晕着绯红,显然对顾邺章的造访措手不及。冷热之间,两侧额角便浮起一层细薄汗珠,让看的人生怕他再招惹上风寒。

顾邺章低头便挽过他的手,“不必多礼。外面冷,进去说。”

谢瑾并没有违逆他,却是朝他身后看了一眼才转身,“腊月的天,让牵马的人也进来暖暖身吧。”

陈序身侧只有无意跟上来的中侍中,离宫这么远的路,近旁总该有个武将才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