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抢到担架近前,见老人半眯着眼睛,额角居然有个伤口,糊了草药,药汁混合着血水,把裹伤的布帛洇得湿哒哒的。
郑铮已经年过古稀,这小老头才华学识俱佳,做过太子少师、兵部侍郎,独一样不好,脾气太冲,且年纪越大越肆无忌惮。早年多次顶撞先皇,后又仗着帝师的身份不给当今圣上留面子。终于闹得皇上忍无可忍,给他安排了外差€€€€您快撑着一身老风骨,帮朕看看那些外阜官员有没有徇私舞弊,周遭异族有无异动。
前些日子,军中疫病蔓延,老大人不知为何,自告奋勇说正好借机探一探胡哈的动向,结果来了胡哈就没回去。
李爻拉了老人的手,沉声唤道:“老师,郑老师!”
郑铮知觉尚存,听声音熟悉,勉强睁眼,见眼前人恍惚是多年前不知所踪的得意门生,可再细看,这孩子年纪轻轻怎会满头白发。
老先生脑袋发懵地想:我是做梦还是死了……果然到了阴曹地府吗?
李爻见对方目光游移,知道他能认得人,又柔声道,“老师定神,我是晏初,来接您还朝的。”
郑铮讷讷地片刻,狐疑散去不少,嘴张了张,隐约听他喃喃念叨:“晏初……是晏初啊……好好……”后面含混得紧,听不真切了。
李爻探老人额头,滚烫至极。这么烧不糊涂才怪呢。
景平见状,凑过来低声道:“太师叔,我来看看。”
带他来还真对了。
李爻给景平让了身位,起身怒目看向丹木基。
丹木基的心肝好像被李爻那一眼攮了个对穿,刚要开口,被谋臣拦一下。
“李大人莫怪王上,老大人血虚摔倒磕伤,又发高热,待到伤口的炎症消下去,就会好了。大人不如在我胡哈多住些日子,待老人家状况稳定了再回去。”
都是屁话。
李爻没理他。
景平则已经把郑铮额头的药布揭开了,问那谋臣:“郑大人是在哪里摔倒磕伤的?”
谋臣一指帐口地面:“老大人身子太虚了,一个不稳当摔在门口,磕到的额头。”
景平摸出帕子擦掉手上的药渍,到李爻身侧,微随下腰,跟他耳语道:“若当真摔倒磕在平地上,伤口周围甚至脸侧都会有擦创的轻伤,老大人只有额角一处伤口,是撞的,要不要现在就挑明,全凭太师叔做主。”
二人在主家帐中毫不避讳地咬耳朵,文臣武将都被当作土豆倭瓜,没放在眼里。
李爻垂着眼睛听罢,已经可想真相的雏形,八成是胡哈人无礼,老大人宁折勿弯的义气上头,撞墙了。
景平见李爻石像似的,又道:“我能让老大人现在就清醒过来,当场对峙,只是比较伤他元气……”
“不必,”李爻抬了眼,同时扬手在景平肩头一拍,“你已经很周到了,不错。”
他说话时没看景平,目光冷飕飕地扫过场内,最后落在自己的随行护卫身上。那二人都戴着骑军的面罩,脸被遮住大半,只隐约可见深邃的眸色。
景平则一直看着李爻。他从未见过太师叔这般肃穆,回想几年前对方从缨姝手里救他时,依旧是嘻嘻哈哈,嘴角挂着三分戏谑,就连刚才初进帐子,他也是一脸气死对方的蔑笑。
可眼下他半分笑意都没了,只是平淡。
景平知道,他是真的生气了。
景平在外游历两年多,面对过穷山恶水不要命的悍匪,也见过剑起血雨的搏命江湖人,在年轻人眼里,那些都不及李爻此刻的默不作声震撼。
李爻的平淡表情里透着不寻常的戾气。景平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想不通,这戾气有什么特别之处,让他看一眼就自心底打颤。
直到后来,他和李爻经了更多的事情,才渐渐明白,李爻的戾气与拔刀相向、胡砍乱劈的杀气不同,他的暴戾之气里带着不动声色就颠覆局面的凛冽镇定。
太师叔只身站在那里,恍如背靠千军。
作为伙伴他可靠至极,作为对手他可怕至极。
谋臣见李爻不说话,又看自家王上一眼,谄媚道:“实不相瞒,咱们不送老大人回去,也是怕路上有个万一……郑大人的十几名随侍,我们每天好吃好喝地奉为上宾,请他们歇在寨子后面的园子里呢。如今李大人亲自来接,我们也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