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晟继位之后, 老天待他不薄,虽然边关总有大小叛乱,但天灾总归是没有的。而今, 福气大概是耗光了, 天灾人祸一股脑全来了。
信安城外郊地震, 山体滑坡、道路开裂, 不仅彻底断了丝茶古道的枢纽,还震出了越王赵昆天高皇帝远的贪腐。
这王爷实在是不怎么聪明,甩下封邑的烂摊子, 跑到皇上面前卖惨, 委实把自己置于“老窝”之外。先被李爻把他和太守胡晓的胡作非为查出端倪,后又有郑铮这出了名的倔老头去整顿灾后重建。
老大人郑铮心系灾民,路上已经想好了调动百姓重建家园热情的方法。
结果到地方一看,鼻子好悬气歪了。
李爻之前在这地方待得时间太短, 又是先奔着牵机处去的,来不及查探民情, 被皇上一纸诏书急召回都城,他只见城中心富贵人家尚有余粮,照样的歌舞升平, 酒肉奢靡, 却没见那郊外的离火神君祠每日聚集大量的贫民百姓。这些人日日来此祈福, 得祠中日奢两次粥饭, 便已经满足得不行, 罔顾官府征召劳工的号召, “知足常乐”€€€€顺应劫难, 不与之争,才能平安顺利渡过难关。
这不是鬼迷心窍了么!
因为民众信奉的真神是皇上, 朝廷不发强征政令,官军至今不得强行征召劳工。郑铮只得提高了三倍报酬,挨街挨巷地亲自去征召游说,收效甚微。
十户里有两户不差钱,事不关己;剩下八户,多是死心塌地信离火神君。老大人费力四五天,召来的劳工不足二十人。
郑铮只得换了方法。
他手持政令,调动当地衙卫,将笃信神君的百姓们轰出祠堂,在神君祠厚重的大门上贴紧封条,言说神君真身喝令老夫带领你们重建家园。
饶是这般,依旧有执拗之辈,拥堵在祠堂院外绕墙跪拜,看那模样是宁可常日念经咒,也不肯去修路葺田。
更有人传言说,郑铮是来祸乱天下的妖魔。
老大人的火药桶脾气终于爆了,当场叫人把带头闹事的下了狱,自行撕开封条,拎了根老藤拐棍,以天王老子挡路也提棍便敲的气势冲进供殿,将泥胚的神君像砸个稀碎,铜铸大像则是一块红布从头蒙到脚,怒喝道:“老夫替离火神君来指引尔等安家乐业,尔等罔顾点化,执迷自固,若老夫是妖,神君便该引天雷来劈!老夫就站在这,尔等看看,可有天雷劈我?!”
话音落,当然依旧碧空万里。
就这么哄着、逼着、骗着,好不容易征召了些老实百姓前去修路、垦田。
可事情闹到这个地步,郑铮砸了神像,不能当什么都没发生,他写了一封奏报,自罪上奏到御前。
好巧不巧,与这封奏书前后脚送到御书房的,还有李爻的加急军报。
军报先奏敌军增兵压境,请求增兵;再询问常健老将军曾发的增兵奏请,陛下收到了没有;最后说监军铎公公阵前莫名丢失政令,请求补发。
赵晟看见郑铮的奏书时脸色已经不好看了,再看见李爻这封……
一张脸耷拉得跟刚死了爹似的。
“常将军的军报呢?”他向樊星怒吼,“上朝!现在让那群昏官都给朕滚到朝上来!”
半个时辰之后,群臣位列大殿。
兵部尚书明白这锅自己甩不掉,不等皇上责问,出列躬身行礼:“陛下,兵部官驿确实收到了常将军的军报,当时康南王启程在即,微臣依例将军报奏给东宫,同时奉抄同录送到康南王府了。”
李爻封了郡王,依旧承理右相的职务,前些日子,皇上让太子多跟他学学,军务奏报便是由他和太子共理。
而常健这封军报不知是耽误了行程还是怎的,比那连丢十一城的衰事消息还晚到了兵部,四下忙乱一耽误,李爻没看着便已经出征了。
皇上遂看向太子赵岐。
太子行礼道:“回父皇,儿臣日前确实收到了,也将事情安排下去了,但因……但因……”
他支支吾吾,话说不下去。
赵晟见他在大朝上扭捏,火气更胜,厉声呵斥道:“有话好好说,结结巴巴成什么样子!”
“陛下,”辰王接话道,“微臣替殿下说句好话吧。”
他见赵晟不吭声,自顾自继续道:“太子殿下日前生了重病,强撑着高烧多次入宫见驾,多次不得见……”话到此处,颇有深意地看了赵晟一眼。
赵晟心里有数,他最近和豫妃如胶似漆,依稀记得有次正和爱妃情到浓时,外事奏报太子殿下求见,他向外事官说让太子先回。
“日前殿下为了等陛下,险些在宫内晕倒,微臣心疼殿下,便与兵部商量,先将征兵诏令发下去了,征召条件如常,只字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