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二臣贼子 张参差 2838 字 4个月前

信使交信给门房时,景平正要出门。

他听说是李爻来的信,眼冒贼光,看过信皮,确定那不是一封专门写给谁的信,便迫不及待地拆开。

李爻家信中文字简略,只字没提自己受伤,只说过不得几日就能到家,最要紧的一件事,是想吃玉米菜肉饺子。这是一封不让老管家措手不及的贴心馋嘴信。

景平笑着摇了摇头,再捻,发现后面还有第二页,上书依旧是寥寥几句话“未知景平归否,他有伤未愈亏气血,宫中送来的好药只管让他拿去补养,”写到这,李爻笔锋顿了一下,后又写道“想来他或许吝于使用,便告知是我说想见他好气色,饭食也嘱咐厨房多些温补。”

信末没有款,只有“均安”二字。

景平心里暖融融的,会飞了似的,将王爷要回来了的消息在府里奔走相告好几圈,千叮咛万嘱咐厨房的大师傅太师叔想吃饺子,最后去药房扒拉出合适的药材,给自己掂配出一副温补方子,着小侍醒上药,才出门忙活去了。

隔日,终于要上大朝了。

皇上顶着一张色如菜瓜的脸登殿,丝毫没预料到朝上将掀起一场针对他的血雨腥风。

他让群臣奏事。

三法司联合上奏,信安城震后重建困难,不全因民众信奉离火教所致。

这事是赵晟与三司的几位预谋好的。

几日前,他听了景平将错事推到死人身上的点拨,茅塞顿开€€€€朕无错,诸臣也无错,将错事归咎于已犯大过之人不就得了。

反正,债多了不愁。

“详说。”赵晟道。

三司几位大人互相看看,齐齐撩袍跪倒。

刑部尚书朗声道:“三法司忤逆参奏上官,请陛下恕罪。”

赵晟装模作样一摆手:“起来吧,到底何事。”

“臣等参越王赵昆,在封邑信安城收买太守胡晓,鱼肉乡里,每年除了收纳邑金,还行买官之实,导致官商勾结,欺压百姓,百姓无处申诉委屈,才笃信陛下有神通,能看清百姓困苦。终于城外地震,阻断道路,未多损伤百姓,恰似震开了城中障目之困,引诱越王回都城自诉苦恼。陛下英明,看出其中必有污糟因果,令康南王顺路查探,扯出前番所述因果。是以百姓们更加笃信陛下有神通,这才导致百姓更为信奉,招工困难……”

好么。

这逻辑转了一圈,居然把赵晟的错处描成了神通。

还真给君臣的针锋相对砌出了台阶。

“兹事体大,你们上参亲王,其中若有诬告错漏,朕是要罚的。”

大理寺卿答道:“回陛下,此事链线完整,信安城十数万百姓皆是人证,太守胡晓自知罪孽深重,对所犯之事供认不讳,买官卖官人赃聚在,他甚至买通劳工意图以假像蒙蔽康南王,幸亏王爷识破他的计谋。这是胡晓的画押供状。”

赵晟早知供状上面写了什么,依旧仔细翻过,越翻脸色越沉,要说他也不是全在演戏,信安城终归是他的囊中之物,他眼见有人这般作威作福,是会想把人掐死的。

越王赵昆掐指一算,没算出今日大朝会需要“渡劫”。

他到都城之后一直没走,面儿上是皇上让他好好修养,其实是把他扣下了。近来信安城闹出那么多事,他当然听到了风声。

他私下找三司的官员运作,结果无论是刑部还是大理寺,都告诉他把心放肚子里,万没想到,今日一翻一瞪眼。

赵昆在年宴上被景平算计了一把,满脸起疹子奇痒难当,一抓便是一个坑,现在疹子好了,脸皮变得麻麻赖赖,委实变成了丑八怪。

如今惊怒之下,那胖如面饼的大脸充血,更仿佛变成一张烤过火的芝麻烧饼。

他蹦出来指着大理寺卿的鼻子骂道:“你!你怎么血口喷人!”

大理寺卿云淡风轻,瞥他一眼尚没理会。

赵晟便已经按捺不住了。皇上近来火气太盛,见越王面目可憎,当殿咆哮,随手抄起桌边的什么,劈头盖脸扔过去:“你自己看!这是不是你的东西!是谁?!向三司官员承诺,待平安回封邑必会谢仪后补!还给人家留了信物!”

那是一把零碎小玩意,扔在越王身上又弹落在地€€€€三把纯金打造的小钥匙,上面都刻着“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