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二臣贼子 张参差 2699 字 4个月前

他可以寻旁的借口,但他了解赵晟。皇上很主观,这么问了,就会用千万条现实来佐证他的推断,一旦发现疑点,便没完没了。

更何况,他确是因为景平才入宫。抛开担心,他还看出了臭小子的‘狼子野心’,眼下正好顺势推他一把。

“回陛下,臣确是担心景平被诸位大人别有用心地‘欺负’,才来护犊子的。”

第128章 活埋

此话一出, 大多人出乎预料。从此往后,康南王恣意风流的名声后,又要加上护犊子一条了。

“哦?”赵晟皮笑肉不笑, 生怕旁人不知道他刚刚面瘫过, “晏初休闲在家听闻家国大事, 耳聪目明比朕更胜。”

李爻心里唾弃他阴阳怪气, 面上刻谨守礼,顺着景平一带而过的因果凿补:“陛下,微臣的疑思是从坊间听来的。”

他避开赵晟浑黄的死鱼眼投来的审视, 继续慢悠悠道:“微臣素来嘴馋, 蒙陛下洪恩,臣近日得空去街上寻好吃的。昨日在茶馆小坐,听百姓闲聊,才知贺泠大人如今是百姓们吹论的红人。本来多是闲聊之语, 臣未放在心上,直到听闻有人鄙夷道‘你们懂个屁’!”

他一直持着重臣稳当叙事的腔调, 最后几个字抽冷子转音,把身边几个老头吓一跳。

细品€€€€王爷在大殿之上口出秽言,短短几字, 满是老茶客天老大我老二的愤世嫉俗, 挺好笑。惹得老头儿们想笑不敢笑。

李爻咳嗽一声, 酝酿着情绪, 连口音、表情都市井起来:“那人还说‘老子从侍政阁听来的消息可还热乎儿的, 如今天下看似太平, 其实暗流涌动, 我大晋刚刚避过一场滔天大祸,有人要将未尽散的祸水余波, 引到那贺泠身上去’”,话到此告一段落,李爻变回正常模样,“臣当时未当回事,回府越琢磨越不对,夙夜难眠,好不容易迷糊着了却梦见景平当殿被千夫所指……实在不放心,紧赶慢赶地来了,没想到……”

话不用说全,他皱眉笑了,那意思明摆着是€€€€果然有人欺负他。

这话透给赵晟的信息不少。

“好啊,贺爱卿从坊间听了传闻,你也是。侍政阁的本意是广纳众言,短短数月已经变成百姓以讹传讹的喇叭筒?!”赵晟声音里带着怒意。

景平不屑得看皇上那张命不久矣的苦瓜脸,目光一直落在李爻身上。

他早想将侍政阁的隐患铲平,方才明里暗里把矛头往侍政阁引,但赵晟在气头上,脑子跟不上。反而李爻,不知从何时看出他剑指侍政阁,两句话帮他把靶子扶正了。

景平顺势接茬:“这些话从侍政阁反传回坊间并不奇怪,请陛下龙体为重,息怒。”

赵晟道:“何意?”

景平未答,一直闷不吭声的尚书令出列把话题接下了:“陛下,老臣有话要说,”他清了清嗓子,“侍政阁秉持广纳众听的初衷,导致侍政员言论不用负责。但凡人皆有凡心,以商贾为例,得为民声出口等于有了无形的牟利特权,手握特权必要将其广而告之。以夸大危耸之词树立权威很正常,但长此往后,必将言论混乱、人心惶惶,浑水好摸鱼。”

这样的后果,多数朝臣已经想到了,皇上高坐庙堂,反应得慢些。

尚书令是根在油锅中炸至金黄的老油条,话点到即止,他轮调一转缓言道:“自万民谏出现后,尚书台整理归纳无署名谏言力不从心。截至昨晚,参奏贺大人用心深沉、有谋害大殿下之心的密报已不下二十封,却均捕风捉影、经不起推敲……老臣本想不可理喻之事,不该招陛下心烦。未料到一时迟疑,就闹出别有用心的诬告,若非是贺大人沉稳,应对得宜,怕是要凭白蒙冤,令我朝折损人才了。”

他成功在赵晟的火气上浇了一瓢油。

赵晟眉毛倒竖,正欲发作喝骂三法司操控坊间舆言,针对信臣……

“陛下,”景平突然撩袍“咕咚”跪下了,表情像要给皇上哭丧似的,“微臣有事相求。”

赵晟眉头简直能夹死苍蝇。

景平对他向来持礼冷淡,今儿破天荒当殿下跪,想来是憋屈极了。

“朕知道你受委屈了,定给你一个说法。”

景平哀声道:“微臣不要说法,只盼陛下能让微臣辞去晋正史一职,往后安心研究医术,做个大夫为……”

“胡闹!”话未说完,赵晟凛声打断,点指景平,那竹报平安的腰佩被他握在手里,长绦子摔得四下咣当,“你跟你太师叔什么毛病,不痛快就撂挑子不干是师承的吗?当朕的朝堂是过家家呢!”

他呵斥着景平看李爻,寻思这小子挂念他太师叔,听闻事情牵扯李爻,再胡撸两下就会安生了。

谁知景平不吃他这套:“微臣想辞官,正是为了王爷,更是为了陛下。”

赵晟看看他,又看看李爻。

景平不给他接话的时间,继续自顾自把话说开:“微臣家世青白也不算青白,得太师叔救命,又得陛下信任才平步青云,终归难做到生不侥福,无论心思如何清澈,在旁人眼中必然难以‘躬身做纯臣’,所以臣当激流勇退,不变成任人狙射的靶子,伤及太师叔,更损了陛下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