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相应的技术之外,宋青远还打算给学生们传授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
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就像星星点点的火种,洒落在这片土地上,在未来的某一天,便会促成一场关于科技、关于生产力的燎原大火。
书院逐渐走向正轨,新城也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建成了。
新城的规划宋青远仿照的是唐朝的坊市制度,为的是尽量将不同部落的百姓隔开,防止搬迁初期由于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在相处时产生矛盾。
而东市和西市也在新城中有相应的规划。只不过一个在城的中心,方便百姓生活采买,另一个在靠近王庭的南面,方便与王庭之间的交易。
搬迁至新城后,靠养殖牲畜为生的百姓自然不能再像从前那样,自由地赶着牛羊在草原上生活。
宋青远便打算在草原上圈出一片地方作为专门的牧场,圈养与放牧相结合,不仅对减小了对环境的破坏,还能分散首领的权力。
部落里的人一半在外放牧,一半在各个作坊工作,对于自己部落的首领,自然也不会像从前那样依赖。
新城建造完毕,接下来便是要等到第一批百姓到来了。
除了浑恪部落以外,剩余打算搬迁的几个部落里,有些是本就与王庭关系亲近,自然不愿放过这个机会,而更多的则是看上了宋青远这里的待遇。
宋青远这次基本上都是在赔本赚吆喝。新城的建造是国库和盐坊出的钱,城里一应俱全,百姓们居住更是全部免费,只有是想要开店或是住得更好一点,才需要额外交钱。
除了住处免费以外,当然也有其他方面的吸引在。
比如宋青远每年会大量收购他们的牛羊牲畜,还会给他们提供一定比例的饲料补贴,包括之前没人稀罕的羊毛也能在这里卖个好价钱……
要知道在他们原来地方,哪里能有这样好的条件!在确认了传言为真后,他们便立马马不停蹄地赶来了。
总之在多方因素的加持下,不过半月,十几个部落就陆陆续续地搬到了新城。
为了防止还要与这些部落里的首领们周旋应酬,他们搬来的这几日里,宋青远干脆利落地称了病闭门在家,把诸多杂务都交给了整日无所事事的连提和手下的管事们,自己则美滋滋地在家里偷闲躲懒。
但很快,新的事情就找上了宋青远。
六七月份恰好是剪羊毛的时间刚过的时候,杜韦便带着一车车的羊毛找上了门。
车上的羊毛正是宋青远之前拜托他从各部落收购的。虽然羊毛里基本的草屑、石子等已经清理干净,但还是要经过进一步的清洗才能加工成毛线。
羊毛清洗起来麻烦得厉害,但好在新城里的百姓已经稳定了下来,为急缺人手的羊毛作坊输送了足够多的劳动力。
清洗羊毛用的清洁剂便是用纯豆油制成的肥皂。
只用豆油制成的肥皂太软,冷却后不能成型,正常来说是不合格的,必须在制作的过程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羊油才能拿去售卖。
但清洗羊毛用不着这么讲究,不成型的肥皂也足够使用了。
洗干净的羊毛蓬松而柔软,散发着羊绒特有的气味,闻起来就让人感觉暖洋洋的。
这些羊毛随后将会被送往前几个月新建的作坊中,在那些心灵手巧的妇人手中,逐渐变成长长的毛线。
之前被宋青远予以重任的阿敏即便是苦心钻研,也没有搞清楚如何把毛线织成衣服的方法。
但好在即将到来的是炎热的夏天,市场上暂时还不需要保暖的毛衣毛裤。她还有一整个夏天的时间用来钻研。
这个天气用不到羊毛制成的衣服,宋青远便打算先把毛线囤起来,等过了夏天再做打算。
不过倒是可以先戳些羊毛垫子售卖。
在现在,除了极少部分人以外,南周大部分的士人贵族还是习惯跪坐的姿势。这样一来,垫子对于他们来说,便是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了。
对于做工精致、华丽美观的垫子,需求量更是旺盛。
宋青远就是看到了这一商机,才把羊毛作坊的生产重点放在了毛毯以及坐垫上。
制作坐垫不需要最好的羊绒,普通的绵羊毛也可以。但如何把垫子做得精致美观,却是宋青远需要考虑的一大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