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田地
其实村子里人口并不多, 之前叶瑜从韩副手那里得知,如今每一座城的人口都算不上多,就算是他所在的晨辉城已经称得上是南方最大的一座城镇, 常驻人口也不过只有一万多人, 其他小些的就更不用说了, 从几百到几千人都有。
叶瑜思忖道,要说人口最多的,应该要属望祀城和靖边城,前者吸纳了京城附近的人口, 不管是流民还是小的村落聚居者都愿意住进望祀城里,毕竟一座城镇给人的安全感是小地方难以比拟的。
而后者则是因为靖边城是一座典型的边城,兵民结合,服从性极高,因此在天灾之后产生的动荡并不严重, 再加上褚将军手下士兵众多, 他在靖边城极具威信,如此一来,靖边城原本的城民就不少, 据褚绪风所说, 至少有三万人。
想到这儿, 叶瑜正在写字的手顿了顿,说起来大昭国的人口实在算不得多,他曾经看过卷宗,知道整个大昭国的人口加起来也才堪堪破亿,如今怕是更少了。
叶瑜把这些事记录完就收笔了, 他有写日记的习惯, 厚厚一本上除了每日记录以外, 还有各种平日里乍现的灵光,日记本上每一页都用胶粘着突出来的书签,上面写着这一页的主要内容,日后要是想看,直接找书签翻到那一页即可。
他把日记本放好,刚出门就听见叶母和叶大嫂的聊天声。
“我觉得叶城这名就挺好的,非常简单易懂,咱们原来叫叶家村,现在叫叶城岂不是正好!”叶大嫂边说边干活。
叶母想了想说:“叶城是挺好的,但是咱们村可不只有姓叶的,还有许多旁姓人,像是沈家和王家人就不少,连带着嫡支和旁支加在一起也算是村里的中流砥柱,他们怕是不愿意叫叶城。”
“倒也是,那就咱宝哥儿取的冀望城也不错。”叶大嫂看到叶瑜走进来,便乐呵呵地说。
叶瑜礼貌的打声招呼,然后坐到凳子上帮他娘揉面,“看村里人有没有其他想法,反正只是个名字而已,不管是什么都差不多。”
他说完又问道:“这是准备做粘豆包?”
叶母应道:“是啊,正好家里还有些黄米面和苞米面,索性我就做点粘豆包吃。”
粘豆包做起来简单,叶母做的时候还跟叶瑜讲了个习俗,“其实也不算习俗,你当故事听听就行,以前都说选择发面人就要选家里相貌好、性格温和的人,说是这样的人发出来的面做好,吃起来甜丝丝的。”
叶瑜听得认真,于是笑道:“那您做的粘豆包一定最好吃。”
叶母闻言看他一眼,没忍住也笑了起来,还拿食指点点他的额头,“你个鬼灵精,跟你爹一样嘴甜。”
此时叶瑜在帮她搅拌豆沙馅,“哪有,我和爹明明说的都是实话。”
做好的粘豆包在外边冻上一宿就冻得硬邦邦的了,叶母还特地捡了一些送到老宅,家里老人孩子都爱这个味。
吃的时候在锅里热透,粘豆包就变得软塌塌糯唧唧,往装着黄豆面的碗里一滚就能吃了,叶瑜吃的时候被烫得直吸气,不过是真好吃,糖放得多,但一点都不腻,沾着黄豆面他一口气能吃两三个。
这样平淡的日子大概过了半个月,他们终于把城池的名字确定了,不出叶瑜所料,果然是冀望二字突出重围,成为了日后城池的名字。
其实一共也没几个名字参与竞选,叶城、冀望城、明珠城、丰收城,就这四个,其中冀望的支持率占了一半,叶城和丰收各占五分之一,剩下的才是明珠。
叶瑜倒是觉得丰收城这名字挺好的,寓意也好,不过最后还是冀望城脱颖而出。
至于各种官吏任命之事叶父他们还在斟酌,怕是还得再等一段时间才能有结果。
除此之外叶父又宣布了件事,瞬间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这件事有关裁撤田地和分田,先说前者,其实自从天灾之后,村子外边的田地已经很难能照顾到了,就像是叶瑜他们家原先买的三十五亩田,基本上是租种出去的,但随着租种者的死亡和离去,再加上距离村子较远,无法日日处理,上面已经长满了杂草,正处于半荒废的状态。
因此叶父跟其他人商议过后,就决定把这部分田地充公,当然了,不是无条件的,换来的是一大笔积分,甚至足够换一头牛自用。
既然叶父作为村长已经带头了,那其他人自然也积极响应,反正村子外边的田地实在是难以照料到,有些懒人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去耕种过,田地荒芜得很,用这些荒地换取积分倒也是件值得的事。
后者也就是分田值得好好说道说道,叶父定下来了日后新的分田制度,村子里但凡满了十二岁且具有叶家村(或者说日后冀望城)户籍的孩童,不论男女皆可分到三亩荒地,要耕种的话只需要自行开垦即可,要知道三亩田地上种出来的粮食已经足够一个人一年的吃用。
但相应的,有优点自然也有缺点,缺点就是父母的田地在他们死亡后将有二分之一充公,剩下二分之一才会按照传统进行分配,其实仔细一算,这也算不得坏消息,毕竟充公的二分之一并不多,而孩童们分到的三亩荒地就足以弥补缺口。
关于投奔者也有新的分田制度,他们会按照人头分到一亩田,若是有足够的贡献,或者有足够的积分去兑换户籍,他们就可以享受落户后的权利,分到三亩荒地。
这两件事刚宣布出来,就引得村民们议论纷纷,但议论归议论,却没有人不赞同,毕竟人人日后都会有孩子,说不上有人吃亏或者占便宜,硬说的话,村长家倒真是吃亏了。
日子就在村民们的讨论中渐渐流逝,随着日照时间变长,天气逐渐转暖,土地解冻,潺潺的春水流淌而过,翠绿的嫩芽儿便从枝头冒出来,提醒众人春天来了。
整个村子在春日来临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观察解冻的田地,尤其是几块肥田,要看这些田有没有被酸雨侵蚀,如果侵蚀了,侵蚀的程度如何,需不需要进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