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德七年,也是西元六二四年夏天,唐高祖李渊带着世民,元吉到长安北方的仁智宫避暑,而把太子建成留在长安监国。此时,建成与世民两人明争暗斗已经白热化,李渊常有所闻,因而认为,不如趁此机会把他们俩隔开,日子可以过得太平一些。
仁智宫位于山上,是个防御突厥的军事要塞,也因地势较高,气温较低,而兼作避暑山庄。宫外的竹林常有凉风习习,是李渊黄昏散步的最佳去处。只是他意想不到,这样凉快舒适的日子没过多久,就有人前来密告太子谋反!
告密者是太子东宫的郎将尔朱焕与校尉桥公山。他们俩跪在李渊面前,异口同声说,太子命令他们去送盔甲给庆州都督杨文干,并且传话,指示杨文干里应外合造反!
任何皇帝若听到太子谋反,都会震惊又震怒,唐高祖自然也不例外。然而,以他对建成的了解,他相信温和的建成不会铤而走险。于是,他想要慎重处理。
他记得杨文干曾是东宫的宿卫,与建成关系十分密切,但若说建成联合这个旧属谋反,似乎说不过去!首先,建成既已身为太子,为什么要谋反?太子谋反,通常是在太子地位不保的前提之下才会发生,而建成正在担当监国重任,地位稳固。再说,即使建成真的等不及要登基,何须指使遥远的庆州都督先起兵?建成自己人就在长安,为何不趁父皇不在时先控制京城?
李渊越想越觉得可疑,正在沉吟之际,又有个名叫杜凤举的宁州人也赶到仁智宫告发太子。所谓三人成虎,李渊对建成的信心难免有点动摇。不过同时,他又觉得这两起告发时间距离太近,未免太巧了!
反复思量之后,李渊认为,此事不可全信,但也不得不防,因此,他决定试探一下建成,下旨召建成来仁智宫,但不提告密之事。李渊想:元吉一定会泄露风声给建成,而建成得知有人告他谋逆,如果不来见驾,那就是心里有鬼!但如果他来,就表示他胸怀坦荡,不怕审问。
建成来了。他只带了十几名骑兵来到仁智宫,并且把骑兵护卫都留在宫门口,单身一人入宫见驾。他一见到李渊,就猛一下扑倒在地上,拼命叩头,磕得额头渗出血来。
李渊第一眼看到建成这付憔悴的模样,就已经看出建成无辜了。但是,李渊必须摆出威严来问案。于是,他厉声质问:“有人告你暗通杨文干,图谋兵变,你可认罪?”
“儿臣冤枉!儿臣敢对天发毒誓,若有半点僭越之心,将死無葬身之地,永不超生!请父皇明鉴!” 建成声嘶力竭喊冤,又接着磕头如捣蒜。
“嗯!”李渊冷哼了一声,又问:“若你真是冤枉,为何要派朱焕,桥公山二人去送盔甲给杨文干?”
“回父皇,”建成战战兢兢答道:“儿臣不敢欺瞒父皇!儿臣只是讬杨都督从庆州挑选一批骁勇做东宫的卫士,送杨都督一副盔甲,则是为了答谢他招募这批骁勇。至于为东宫添人手的原因,乃是鉴于□□声势日益壮大,唯恐秦王对儿臣不利,才想要增强自己的兵力,与之抗衡。思虑不周之处,请父皇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