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路云吓傻了,也顾不得什么了,就直接滚下去了,颤抖着去找路拾。

周郡赶紧也下去,但却见路拾自己坐了起来,然后双手又往草堆里一滚一滚的。周郡去到一看,路拾双手抱着一个蛋出来。他嘴巴里发出类似鸟儿的啾啾的声音。

路云叫起来,“是野鸭蛋!”然后他也把双手往草堆里扒拉,一看有五六个野鸭蛋在枯黄的草堆里。

“哈哈哈!”路云叫起来,“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他把路拾抱起来,“路拾好样的!”他还猛然亲了路拾一口,路拾蒙蒙的,双手还紧紧搂着野鸭蛋,似乎怕鸭蛋飞走了。

周郡是又惊又喜,赶紧把路拾从路云怀里抱过来,“别傻乐了,去捡鸭蛋。”

路云喜滋滋地,数了数鸭蛋,加上路拾手里的一共有七个,够吃好久了。

等他们和周林周叔叔几个汇合的时候,就见周林手中提着三只山雀。有一只很大,剩下的两只很小,就是成年人摊开的手掌那样大。周林爹手里抓着一只田鼠,也不大,比他们家养的那只鸡还小一点。但这是山雀啊试田鼠啊,是肉啊!更别说他们采到的很多野菜了!

今晚上有蘑菇有鸡蛋还有鸭蛋还有山雀有田鼠,真的可以美美的吃一顿了。中秋节真好!

第40章 卖花

“要是每天都能像中秋那样就好了。”第二天中午在荒地里啃干粮的路云摸着肚子说道。

周娇笑嘻嘻的回应他:“想得美。”

周郡却是看着那片野兰草入了迷。

昨晚中秋节,大家再山上找的野物多,经过商议,就把家里的鸡蛋留了下来,然后把蘑菇和田鼠炖了起来,那香味惹得几个小孩就蹲在厨房门口,留着哈喇子等吃饭。

野鸭蛋也和野蕺菜拌在一起,剁成馅后,周大福又从集市上买来的小麦,去磨了一点小麦粉,奢侈的活了面,包了饺子。虽然一人只能吃五个,大人五个,小孩三个,但是那味道依旧让人流连忘返。

蕺菜饺子、田鼠炖蘑菇、野菜粥、鸡蛋稀稠面片羹、干锅菜米糠饼子。这几样让三十个逃荒安顿下来的人尝到了美味。大家吃的和和美美的,吃完后还打起了嗝。周郡就是趁着这个时候去和周里正说他发现了兰草,觉得能去县里或者镇里卖出去,想去探探行情。

他之所以说自己发现的就是不想透露出路拾的古怪的好运气。不光如此,他还细细地和周娇路云都说了不能随意透露路拾的非凡之处。

古代都很迷信,他不想让路拾暴露在危险之中。倒不是不信任周里正,而是小心谨慎罢了。他知道自己没有能力保护好路拾,万一村里人知道了,难保不会做出什么对路拾不好的事情。

周里正一开始不相信,但是看着周郡信誓旦旦的,第二天天刚亮还是起床带着周立和周郡一起去了那片兰草地,看到了那二三十株兰草。他蹲下研究很久,可惜还是没看出这能卖这么多钱,半信半疑的。但周立读过书是知道有些兰草的品种的确值钱。有人爱牡丹,有人爱菊,有人爱兰。远的不说就是教他读书的父子就爱兰草。他也读过赞美兰花的诗词,所以说服爷爷,让周郡带着兰草去镇上试一试。

周郡心中一喜,周里正还在犹豫,周立又劝着说了很多,最后说反正不久后他们还要大集买棉花,不如就不去大集,而直接去镇上,到时候把周郡带着。昨天他爹和二叔去还了麦种,说是买些棉花,大集上却没有。冬天将至,棉被少不了,还不如择日去一趟镇上。郑村长也给了他们不少建议,说不用买棉花,可以去当铺看看有没有旧棉被。当铺里的东西便宜,他们也能省下不少钱来。

周里正就同意了,让周郡暂时不要声张,这片兰草还长在哪里,他先去找个好看的花盆来,装上一两株,九月十八的时候由周大福推着板车一起去镇子上看看。

“哥,咱们还挖不挖?”路云啃完干粮,又问周郡。

“先挖两株回去。”周郡回过神来,不再想昨晚的事情,拿过锄头,蹲下开始挖。另一边的周娇带着路拾又开始在荒地里转悠,想着能不能再找出一点哥哥说的兰草来。可惜一直到他们干完活回去,荒地还是荒地,杂草还是杂草。

路拾的手脚都有些凉了,是该给他备着厚衣服了。她想学着路婶子和周妮娘那样会做针线活,可是她一没针线,二没头绪,三是没人有空教她。这回哥哥说如果那兰草真的能卖出去,就给她买包针线,扯一尺布头回来,让她学着做针线。她打听好了,要是几个婶娘没空教她,她就去求赵奶奶。

九月十八一大早,周大福就起床,推着板车,带了一大筐野菜镇子上,板车上除了野菜还有两盆兰草,被放在篮子后面,还有一个火把。因为起得早,所以也没人看见他们带着兰花赶集。周郡也跟在后面,他还抱着路拾。周大福看到他带着路拾一起,还有些不乐意,但周郡坚持,他也不好说什么。

他们下营村离镇子上要走四个时辰的距离,是比较远的,但两人年轻力壮推着板车又不重,速度很快,不到午时就到了。

周大福一路上也遇到几个去镇子上赶集的人,打听了一下能卖东西的街道。周郡则是有目的去的地方,他专门去书铺那边守着。周大福带了一盆,他也带了一盆,两人各自选好了地方。周大福在集市上卖野菜和卖花。

野菜倒是有人问,但是那盆兰花人家压根看也不看,别说问价了。他一直守到未时三刻,野菜还剩了一点,但是那盆兰草依旧没人问。他琢磨着不行,主动出击,结果人家一听笑话他,“谁没事买个花回去种,中看不中用的,再说也不好看啊。”

周大福本来是很有信心的,也相信自己的儿子,他儿子可是会读书的,所以他来的时候觉得一定能卖出去的,就算卖不二两银子,五十文也好。可惜他一连问了几个人,人家都用那种骗子的眼光瞅着他。

旁边一个卖糖人的还笑嘻嘻地说他是想钱想疯了,竟然连野草都拿出来卖。卖野菜还能明白,镇子上有爱吃的,尝个新鲜。野草谁去吃?冤大头不常有的。

倒是有一个老大娘说他可以去药铺看看,说她去药铺买药的时候看着铺子台上有花,估摸掌柜的喜欢花,让他去试试。周大福感谢着,看着天色倒是没有再去药铺了,而是跑去粮食铺子,去问问粮价。

他们本来想想问村子里买粮食的,但是他爹说要去探探行情,和村子里买粮食给贵了不好,便宜了就是占人家便宜,欠人人情。倒不是不可以欠人情,而是没必要在这种方面上欠。如果粮食铺子里的价钱合适,就直接买一点回去。要是太贵了,就算了。他在想办法和村长提提,能不能再村子里换。

白面和稻米是不敢买的了,他问的是陈米。那种要处理的豆米和谷子也行。镇子上有两个粮食铺子,一东一西。周大福先去了东头,他卖野菜得了十二文钱,加上父亲给的一千六百文,还有王家沟凑的七百三十文,想着能背回去两袋粮食。右手袖子里还有婆娘给他的五十三文钱,那是买棉花的,如果能剩下来就去当铺看看,弄一点旧棉被回去。

周大福去了铺子问了粮价,他没敢问白面和今年的新米,那掌柜和小二眼睛仿佛都长在头顶上的,周大福笑呵呵地恭维一番,然后说自己是新分来的流民,老老实实的问了豆米和谷栗的价钱,得知三十文一斤,他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