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求生倒计时 木兮娘 2646 字 3个月前

“好啊,赣商胃口真大,食言而肥,反复无常,都想看我怎么死?”

“哼,审计账簿还没到手就出尔反尔,利益熏心,倒是要看你田英卓怎么死了。”

--------------------

作者有话要说:

好了,来说一下这章的漕运纲次,具体资料也是有点难查。

1、船引。

其实船引是海关,明朝才有,大清叫船钞,宋朝一开始是海关抓船,抓到就交税,后来是‘饶税’,规定你出海回来的时间,过了这个时间还没回来就罚。

内陆漕运的方式是审计,由发运司和各地税务司合作,出发时记录船只数量、货物数量、货物种类,到下个关口再做审计、对比,方便抽取商税。

如果是运载官粮、官盐等物(其实官船基本是运载官府采购的物品),可以查出货物损失或被偷掉多少,或借官船走私。

文里应该是审计账簿,但我觉得写成田文卓拿出审计账簿出来,可能文里又得解释,太水了,干脆写成船引,发船公凭的意思,简单易懂。

2、漕船纲次,文里解释还算清楚。

就是规定某个路程内,一年能来回几次,一次基本是一个很大的船队,几百艘船这样。

比如北宋去广东运官粮,有四百五十条船的船队,也有不到百条的船队。

因为具体资料太少,所以这部分可能有我想当然的私设。

即,江西发往广东的船每年三运(3次),一次二十五纲,七百五十条船。

这个船队,到了广东可能会分成大小不同的船队,分别去广州啊、潮州啊,有路程比较近的,采集货物比较快的,返航时间就比较快。

比如,七百五十条船的船队在二月中旬去广东,路程往返80天,规定日期结束前,也就是大概五月底、六月必须回到发运司报道。

所以只要知道年底最后一次发船时间就能大概推算出发运司手里有多少条船、什么时间发运。

白鱼就是凭审计账簿和船引推算一年三运结束,船还没返航,田英卓应该无船可用,除非他账簿造假。

然后是船队分开后,有些小船队遇到不同情况,提前返航,一点点积攒下来,其实可以解释为什么多出来100条船和多出来的一运。

但显然以上这种情况没有出现,所以田英卓做贼心虚,又被白鱼先恐吓、再插科打诨,后一连串质问打得措手不及,思绪完全被牵着走,没想到还能这么搞,等他冷静下来就去想办法补救了。

3、科普:北宋船业很发达,巅峰时期,京都四渠有6000条官船,不算民船、私营船等,东南六路也有6000条官船,还有两淮的、广东的、山东那边的,很多。

当时不管船营还是造船都是世界巅峰。

北宋东南六路其实是:两江、两浙和两湖,我文里设定将两湖换成广东和福建。

4、科普:官船多数用来运载官粮和盐,粮食是一国之本,而且粮食才是通用的货币。北宋白银不多,税收多以粮食、布帛为主,现代研究历史都是根据物价将每年税收替换成白银来算的。

到大清,白银才是主要的税收货币,因为大清规定地方税收以白银来结,所以我们现在看电视剧经常出现的货币是白银。

第69章

发运使府邸。

书房里能砸的东西都砸光了, 田英卓累得气喘吁吁,恰在此时, 派去公主府问话的得力下属回来。

田英卓连忙迎上去, 急巴巴地问:“殿下怎么说?”

下属脸色为难地摇了摇头。

田英卓顿时如丧考妣,踉跄数步,猛地摔倒在椅子上,失魂落魄地呢喃:“难道真是天要亡我?我田英卓苦心钻营, 竟要死在一个黄毛小子的手里?”

得力下属犹豫片刻, 来到田英卓身边耳语几句, 后者脸色一变, 却又显露几分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