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马的赵钰铮闻言低头看了他一眼,小厮立即紧闭嘴巴,面色惶惶,待人和马都消失视线里才狠狠拍着脑袋骂:“让你多嘴!”
不过四郎君方才低头看来的眼神阴冷可怕,好像随时会出手砍掉他的脑袋,到底是公子王孙,平时脾气再温和也不是他们这等下人能随意攀谈的。
小厮如是想着,摇头晃脑地回马房。
***
西北。
霍惊堂一身常服,翻身上马,淡漠地看着挡住去路的崔国公说道:“祖父,您拦不住我。”
崔国公七老八十了还精神矍铄宛如五十老者,头发花白、胡子银白茂盛但修剪整齐,他只是静静地看着他早逝的爱女留下来的唯一血脉、唯一的外孙,好半晌后才叹息道:“男儿志在四方,不谋功名,也当征战沙场,既然开疆拓土,功名在身,天时地利人和皆占,何不问鼎?”
霍惊堂看向大漠落日,余晖仍晕染着天地,恢弘而壮大。
“祖父,我和娘一样喜欢西北,喜欢在戈壁滩上纵马狂奔,追逐落日,等夜幕星月同行,在篝火下听西域行商说他们走遍五湖四海的所见所闻。我想和小郎去那些地方走走,走到白发苍苍。”
崔国公:“你此去两江,不仅陛下的苦心孤诣化为一空,还将自己暴露在夺嫡的险境中,所有人都会看到你。”
霍惊堂笑了下,“我不走,小郎很可能活不了。我难以想象,我心慈手软的小菩萨被逼成了什么样才会痛下杀手?”他低语着,话锋一转:“当年陛下中埋伏,娘为救他而死,未曾后悔过,我自始至终没怪过陛下,不是父子天性,也不是君臣相和,而是因为有朝一日我的心上人遇到同样的险境,我和娘的选择一样。”
崔国公苍老的面孔上流露出显而易见的哀伤。
“更何况,”霍惊堂扬鞭策马,马鸣萧萧,扬起尘土朝落日狂奔而去,临别时说的话散落在风里,“在陛下那里,我不是不可取代……”
***
两江大案闹得天翻地覆,京都的八百里加急速诏赵白鱼等人回京,元狩帝之后连续追加三道急诏,还提到召回昌平公主。
在赵白鱼刀斩三百官后,霍昭汶也从寺庙里赶回来,沉默许久也没能回神。
“我以为最多杀数十人,料不到他雷霆一怒竟斩了三百人。”霍昭汶五味杂陈:“燕都尉,你说世上怎么会有赵白鱼这种人?”
燕都尉没有回答,也回答不上来。
纵观古今,不是没有赵白鱼这种殉道者,只是太稀少,以至于弥足珍贵。
“大景开国以来从未有过朝廷连发四道急诏的情况。”霍昭汶摩挲着指腹,反复地说着一些没什么意义的话。“此去凶险,赵白鱼凶多吉少。”
从未有过先例,如何保住赵白鱼?谁能保他?
此时有人来报,道是截获到不少京都府来的信件,都是给赵白鱼的。
霍昭汶:“我看看。”拿过手,犹豫片刻还是没拆开,挥手说道:“算了,送过去吧。”
***
斩杀贪官恶吏后的赵白鱼脱下官袍乌纱帽,没有再穿上身,一直待在府里没出去,宅子外面重兵把守,美其名曰听令行事,方便调遣,实际是看守和监视。
赵白鱼对此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每天按时进餐,饭后绕着宅子走几圈,挑中后院一块花圃,说是用来种地最好。
砚冰道柴房里有锄头,将满园子的花立刻铲了便是。
赵白鱼只笑说:“没时间种,还是算了。何况都是名贵花种,留给后来人吧。”
砚冰心里慌得很,他也知道前阵子发生的事,外头官兵重重,东南官场噤若寒蝉的氛围笼罩着洪州府,京都更是连加四道急诏,再傻也知道前路危机重重。
魏伯就在这时进来,拿着一沓京都府来的信递给赵白鱼。
赵白鱼拿着进前厅,放到桌面。
砚冰问:“不打开看吗?说不定是陈先生想的能救您脱困的法子。”
赵白鱼喝了口温水,笑笑说道:“我知道他们想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