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一盏茶后,那位管事来了,彬彬有礼地说道。
“二位郎君,万分抱歉,我家少主人还未来小店,还请二位再等上一等。”
杨宇点点头,继续喝茶吃东西,约莫过了小半个时辰,管事又来了,满怀歉意道。
“我家少夫人前两日摸出了喜脉,少主人在家里陪夫人,我已差人回去请了。”
杨宇摆摆手,表示没关系。等他跑了一趟茅房,添了第三道茶水时,忽听外面有伙计大喊“少主人可算来了!”,杨宇顿时面露喜色,跟李瑁小声道。
“可算是来了,我还以为又是白跑一趟。等我们回桃花村,一来一回也太耽误事了。”
话音刚落,从门外走进一位二十来岁的少年郎来。此人身量不高,肤色偏白,相貌算不得俊朗出众,却也生得眉清目秀,眉宇间有一股老成之气,笑起来却十分谦逊温和。他一进门,便先给李杨二人行了个大礼,叠声赔罪道。
“抱歉抱歉,让二位贵客久等了,在下先行赔罪则个。二位有甚么事,需要我效劳?”
杨宇笑道:“没关系,我想买一些来自北方的木料。”
这位少年郎也在暗中打量杨宇和李瑁,见他们穿着考究,谈吐不凡,且相貌口音都像是京都长安人士,便越发抖擞起精神,打着十二万分的小心,恭敬道。
“管事已同我说了。那山定子生长于陇西,如今打仗很是难得,海棠木倒是能弄些来。”
“确定吗?我们跑了好几家木料铺子,掌柜都说没见过。”
“小店诚信经营,万万不敢夸下海口。”少年郎抬手一指窗外的那条河,笃定道:“我陈记毗邻大运河,南北往来船只众多,那八棱海棠生长于怀来,可先运送至京都洛阳,再由运河转运至余杭郡,倒也十分便宜。”
杨宇这才笑道:“那就好,还请您帮我弄些来,价钱好说。”
“在下不敢托大,我姓陈,在家中行三,郎君唤我陈三郎便是。”陈三郎拱了拱手,继续说道:“敢问郎君,你要这八棱海棠何用?要多少?府上又在何处?我好派人送货。”
管事跟陈三郎说的时候,他就十分疑惑。江南植被丰茂,若作农用就地取材即可,北方木料多干燥粗壮,在南方用久了多被沤的霉烂了。
杨宇想了想,说道:“我要种东西。至于数量么……你能不能先给我弄一根来,需要多少钱都可以。如果成了,我先要两百根吧。我不住在余杭郡,我住临安县城那边……这样吧,我跟马车夫打个招呼,他经常往来两地,样品到了,我让他帮忙捎回去?”
陈三郎好心提醒道:“也好。容我再多嘴两句,这木料弄是能弄来,只是树木离土,怕是活不成的。且南方温暖湿润,一年四季多雨水,北方的树种,在这边不一定能养活。”
“你说得有道理。”杨宇又说道:“总之我先试试,如果能成功,就要三百根好了,防止有一些养不活的。最好是带着树根的整株树木,实在不行,树枝、木板也都可以。”
见杨宇这般笃定,陈三郎便也不再说什么了,杨宇付了定金,约好货到后再来取,便告辞离开了。事情办完,他们便踏上了回程的路途,回去时很快,没用几天就抵达了桃花村。
--------------------
第54章 向你求个婚
快到家门口,杨宇远远地就看见院子里有人,走近一看,原来是高宝儿和黄王氏,正站在院子里说话,两人脚边有一袋大枣,应该是黄王氏过来送处理好的枣子,两人顺便说上两句。她的一双儿女也来了,正在逗旺财和旺福,笑得十分开怀。
杨宇了然一笑,刻意放慢脚步,李瑁却不知其中缘由,上前便要敲门。杨宇忙拽了他一把,小声提醒道。
“急什么?待会儿再回去。”
“怎得?”
杨宇冲着院子里努努嘴,暧昧一笑。李瑁的表情由疑惑转为惊诧,却也没说什么,陪着杨宇默默地在院门外等着。片刻后,黄王氏领着一双儿女准备离开,杨宇这才上前,装作才回来的样子,若无其事地笑着跟她们打招呼道。
“哎呀,你们来了?坐坐再走。”
黄王氏脸色微红,拉着孩子对杨宇福了福身,说道。
“多谢杨小郎君美意,只是家中还有事,不便多留。”
“那好,改天让孩子们来玩。”
黄王氏笑了笑,快步离开了。杨宇走进院中,高宝儿也有些脸红,不好意思道。
“阿郎,你们回来了。这一路上可还好?事情办成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