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极品婆婆

70年代极品婆婆 芒鞋女 8918 字 3个月前

李老爷子抿着唇笑了笑,陆建勋深以为然的点头,像他们这种人,祖祖辈辈就是跟庄稼打交道的,不种庄稼心里反倒不踏实。

没多久,张顺他们做完了题目,得知三兄弟的成绩,几人瞠目,不敢相信三兄弟能考满分,焦急地翻开三兄弟的试卷检查,卷面脏兮兮的,墨渍哪儿都有,认真看答题的步骤和答案,确实找不出什么毛病,过程和细节写得清清楚楚,没有任何省略的步骤,陆建勋挨着张顺,笑得有点不好意思,“张顺同志,是不是写的字很丑啊?”

“不丑。”

“不可能。”他粗略的瞄了几眼张顺他们的试卷,卷面干净整洁,写的字比课本上的还好看,他举手在空中刷刷刷比划了几下字给张顺看,问张顺,“你们写的字咋这么好看啊?”

“从七岁就开始写字了。”张顺低着头,认真望着自己不会做的两道题,陆建勋和陆德文陆明文的算法不同,步骤更为简略,令人茅塞顿开,仿佛这道题是再简单不过的题目了,他咋就没写对,瞬间懊恼不已,“建勋同志,你咋想到这么做的啊?”

陆建勋凑过去看了眼,并未觉得有什么,“看见题目就想到了,咋的了?”陆建勋做作业从没想过为什么这么做,就他而言,答题是争分夺秒的抢时间,哪儿有空想其他的,提笔直接写就对了,至于知识点,全是学过的,融会贯通就能找到突破的办法。

“没什么。”张顺不得不承认,有些人的聪明是天生的,哪怕他从七岁就上学读书接受教育,成绩比不上陆建勋就是比不上。

不一会儿,所有人的分数都出来了,毫无意外,三兄弟是成绩最好的,几位老爷子大肆褒奖了番三兄弟,夸得三兄弟面露忐忑,惴惴不安,总觉得有什么陷阱等着他们似的,尤其陆德文,他的感觉非常强烈,以他懵题的经验来看,绝对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果不其然,轮番赞美后,刘书记转移了话题,问他,“你们的历史地理学得好,想不想学习其他课程?”

猝不及防的话题惊得陆明文和陆建勋愣在当场,陆德文心有准备,忙不迭表明自己看法,“不用不用,我妈说了,通过扫盲考试就算取得成功,用不着学习其他。”对刘书记嘴里其他课程,陆德文条件反射的想到罗梦莹掉粪坑的俄语书,外国人的语言,学起来会要他老命的,况且学会了也没地方说,总不能堆着帮大爷们唧唧歪歪说俄语吧,会被人笑掉大牙的。

陆明文和陆建勋反应过来,也纷纷摇头表示拒绝。

高中课程就够折腾的,多添门课程就多门考试,达不到70分的话会扣钱,踏踏实实学薛花花规定的课程就好,何必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呢。

人要懂得知足,目前的情况他们很满意了。

“人生要有目标,你们是读书的好料子,止步于文科的话可惜了,要我说啊,挑理科的课程学,学完了再学两门外语……”

陆德文脸上的笑僵硬得不行,“不用了吧,我们还是以种庄稼为主,这几年耽误很多活儿,往后得努力补回来才行。”要不是他们扫盲开销大,家里早攒好多钱了,眼看着高中课程剩下两本了,他才不想继续下苦功夫。

扫盲听着简单,操作起来不容易,最近两年,他们都是起早贪黑的干活学习,很多时候睡着了嘴巴里还嘟哝着课文,做梦都是在考试,有机会脱离这种状态他高兴还来不及,可不想倒退回去。

总而言之,三兄弟对新课程极为排斥,说什么都不想再学习。

这话让张老头略有遗憾,他以前是搞科研的,主要接触物理方面的知识,以三兄弟的聪明,学物理的话会有很大的天赋,没准将来能为国家做出点贡献,然而三兄弟拒绝到这个份儿上,他不好死缠着不放,叹气道,“你们不学物理的话可惜了。”

陆德文讪讪笑了笑,物理是什么,他听都没听过。

随着陆明他们的到来,院子里很是热闹,吃了午饭聊会儿天差不多都傍晚了,陆明洗了碗筷赶紧张罗晚饭,陆德文他们帮他的忙,宁肯在灶房打转也不想和几位老人聊天,什么前线打仗武器装备落后会吃亏,国家缺少那方面的人才,该多派人出国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尽是他们不太懂的话题,陆建勋问陆明,“以前你来老爷子也聊这些吗?”

离他的生活好像太遥远了,听得他打瞌睡,比上历史课还无聊。

陆明手里挥着铲子,热中午的冷菜,回道,“以前爷爷不爱聊这个,约莫看到你们激起了心底的热情吧。”院子里从没像今天热闹过,以前来都是死气沉沉的,大人小孩话不多,回家就关门闭户,说话压着嗓子,不像生产队,人人都扯着大嗓门吆喝,老远都听得见,比起生产队的喧闹,农场静悄悄的,人走路都没脚步声的那种。

说实话,他不太习惯,还是觉得生产队的气氛更舒服。

陆建勋低头看脚上的草鞋,纳闷,“还有这种说法?”

陆明嗯了声,翻炒几下锅里的冷菜,随后铲进碗里,又把另外一碗冷菜倒进锅里翻炒,滋滋滋的声响充斥着整个灶房。

位老人兴致很高,饭桌上挨着挨着传酒喝,斗碗装的酒,喝一口传给旁边人,轮到陆德文,他想也没想的传下去,陆明文传给陆建勋,陆建勋传给陆明,李老爷子费解,“你们不喝酒?专门留着招待你们的,尝口吧。”

“李爷爷,你们喝,我们吃饭就是了。”他们不爱喝酒,薛花花也不让,家里本就穷,要是再沾酒变成酒鬼,家里更揭不开锅了。

李老爷子皱了皱眉,“咋了,是不是你妈不让喝,没关系,今天心情好,喝两口不碍事的。”也就晚上才敢肆无忌惮的喝两口,白天哪儿敢喝,得保持清醒的干活呢。

“对啊,我妈不让,酒是老人家喝的,我妈说了,轮到我们当爷爷才能喝酒。”陆建勋在旁边插话,“酒贵得很,年纪轻轻沉迷烟酒会把家里吃穷的。”他们给陆明几兄弟建房子的时候薛花花就耳提面命警告过了,饭桌上不准喝酒,别人递烟也不准接,烟酒那玩意,能不沾就别沾,否则以后会后悔的。

陆明清楚三兄弟的情况,他抿了小口把酒碗递给张老头,“爷爷,你别劝了,他们真不喝酒,我搬家的时候请他们喝他们都没喝。”

李老爷子有点诧异,农场旁边有个生产队,偶尔会串串门,就他所知,生产队的人办红白喜事,离不开的就是酒以及下酒菜,无论年轻人还是老人,饭桌上就爱喝两口,为什么男女分开坐,就是为了男人们好喝酒。

三兄弟滴酒不沾,倒是出乎李老爷子的意料,他看三人说起薛花花脸上满是自豪,以他们的年纪,少有崇拜爹妈的,他像他们这种年纪,最爱跟家里人顶嘴了,一时生出些感慨,“你妈给你们兴的规矩倒是多,听你妈的话是对的。”

陆建勋毫不犹豫的点头,他妈是为他们好,家里好不容易攒点粮食,真要拿去换酒喝的话,用不着多久,就和赵家差不多穷了,粮食不够吃,整天靠坑蒙拐骗过日子,整个生产队就没有不讨厌赵家的,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赵家人则是见缝插针,能骗两个人绝对不骗一个人。

饭桌上,李老爷子再次考验三兄弟的功课,然而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问他们对时事政治,国家局势的看法,三兄弟支支吾吾老半天才憋出句几个词,磕磕巴巴没有自己的观点,李老爷子皱眉,“除了读书,你们还要扩展视野有自己主张……”

“除了学习就是种地,没咋了解过外边世界,李爷爷,你问的咱听都没听说过……”顶多了解以前打仗的情形,还是听生产队的老人说的,而国家局势如何他们真不太了解,军队,政府,单位,都是陌生的词汇。

“外边的情况也要多了解了解,对你们将来有好处。”他始终觉得,国家要想发展,人才是不可或缺的,没准哪一天,三兄弟学的知识就派上用场了,那时候不懂局势的话,会碰很多钉子的,“国家正在起步阶段,眼光要放长远些,如果哪天国家需要你们,你们总要走出去的。”

陆德文郑重其事的点头,“好。”

李老爷子和他们讲了许多自己知道的国家大事,从紧张的国际关系到国内□□炼钢活动,李老爷子半是感慨半是叹息,陆德文三兄弟听得津津有味,他们在生产队,从来是队长说什么他们做什么,压根没有过多了解干部领导的方针政策,猛地听李老爷子说起,几人似乎打开了新世界大门,缠着李老爷子问东问西,直到半夜都舍不得去睡觉……

李老爷子耐心好,三兄弟问什么他答什么,说话幽默风趣,惹得三兄弟大笑不止,说到几个著名的战役,三兄弟热血沸腾,咬牙切齿骂鬼子不是人,陆建勋摩拳擦掌的要去参军。

漆黑的房间里,李老爷子的声音透着多年不曾有过的激动,“你们心怀爱国热忱,要是参军的话,不久的将来定会大有作为,雪梅爸爸年轻的时候也想参军,我始终反对,甚至还送他出国,后来想想,当年要是顺了他的意思,他便不会遭遇那些不高兴的事儿……”以致于最后连命都没了。

回想儿子儿媳死的场面,李老爷子面露悲恸,无数的黑夜里,他想到儿子满怀热忱欲参军的表情就愧疚不已……

“军队制度严明,以你们的背景,努力拼搏几年,往上爬机会还是有的。”他是真希望三兄弟能参军,留在生产队,只会渐渐消磨掉心中的热情和希望,年轻人,机会还有很多,不该止步不前,“你们相信,你为国家做了什么,国家会回馈你们什么,你们付出的汗水热血,有朝一日都会有回报。”

这句话,是他年轻时自己父亲说过的话,他也教育过自己儿子,随着儿子儿媳去世,他自责过,对国家绝望过,埋怨过,时隔多年,他在三兄弟身上又看到充满干劲往前冲的精神,突然就想起这句话来。

“军队训练会累吗,如果不过关是不是没饭吃啊……”陆建勋关心这个话题。

李老爷子回过神,忍俊不禁,“不会,比在生产队干活轻松多了,周围都是你的战友,你们相互鼓励相互督促,非常好玩。”

陆建勋松了口气,有饭吃比什么都强,他抵了抵陆明文,后者开口,“打仗的时候不会开枪怎么办?”

“军队有专门的人会教你们如何开枪,两次就学会了。”李老爷子大致明白三兄弟担心的是什么,专门挑好听的话说,从军队的衣服到食堂,讲得仔仔细细,他由衷的希望三个人出去看看外边的世界,开拓视野,对自己人生有帮助,以三兄弟的心性,不该拘束在生产队。

不得不说,陆建勋的确心动了,哪个男人不希望保家卫国?他憧憬李老爷子说的报效国家,去前线打仗的生活,回到生产队后,当兵的欲望更加强烈,再听生产队的老人聊红军和日本鬼子打仗的事情,他身临其境似的,晚上做梦尽是和鬼子斗智斗勇的事情,连续多日后,他抑制不住内心的蠢蠢欲动,和薛花花如实说了自己的想法。

“妈,听说军人有补助,军队管吃住,我要是当兵的话,每个月都给你拿钱回来,你想买啥就买啥……”李老爷子说过,军队的条件比红军长征好多了,有专门的食堂,每年还发衣服和鞋子,努力升上去的话,穿军靴都是可能的,比生产队的情况好多了,最最重要的是,他们三兄弟如果去当兵的话,家里就少三张嘴吃饭,能节省下来很多粮食,他觉得当兵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了。

私底下他和陆明文商量过了,要去的话他们兄弟两一块去,有时间的话还能互相学习,争取把高三的课程学完,以免过年回家被陆红英赶超了。

见薛花花目不转睛望着自己,陆建勋顿了顿,继续道,“妈,你放心,哪怕去了军队我们也会继续学习的,过年回家你出题考我们,要是不行,你直接把试卷寄到军队来,我和二哥做了题后给你寄回来。”他清楚薛花花的底线在哪儿,什么事情都比不过扫盲重要,他要不把事情表达清楚,没准薛花花以为他是偷懒躲到军队去的。

薛花花在清扫房间,马上过年了,里里外外都要打扫干净,陆德文将扫把绑在竹竿上扫房梁和墙上的灰尘,她则清扫房间里的柜子,闻言,她定定地注视陆建勋几秒,从农场回来后,陆建勋的心就有点飘了,有事没事爱问陆建国打仗的事情,还问许多关于参军的细节,她用脚趾想都想得到他心里想什么。

“你为什么想参军?”薛花花语气缓和,因为寒冷而略有僵硬的面部表情渐渐放松下来。

见状,陆建勋觉得有戏,认真道,“我想守卫我们的国家,为国家做贡献,李老爷子说,像我们这种年纪正是奋斗的好时候,恰好前线需要人,我们该挺身而出好才是,李老爷子说了,以我们三兄弟的聪明,走出生产队会有大作为的……”

薛花花抿唇笑了,反问陆建勋,“以你们三兄弟的聪明?说这种话你不觉得脸红啊?”

陆建勋羞赧,“额,我们在农场考试考得最好,李老爷子夸我们能干来着,妈,你觉得当兵怎么样?”

薛花花实话实说,“军人守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你真要去当兵妈不反对。”

听到这,陆建勋一阵狂喜,谁知薛花花话锋一转,“但是,你还是好好想想,年底若还想参军,明年就去。”无论如何,薛花花都要守着他们完成高三的课程,以后是当兵还是参加高考可以慢慢商量,“今年的任务是高三课程,有什么心思都往后压压。”

究竟是逞一时冲动还是心有坚持,一年的时间够他们思考了。

得了赞同的陆建勋狂喜不已,“好呢,明年,明年我就当兵去。”想象自己穿上军装雄赳赳气昂昂回生产队的情形,陆建勋笑得花枝乱颤,急忙去隔壁房间找陆明文说明情况,“二哥,二哥,妈答应我们当兵了,今年把高三课程学完,明年春天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