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已经彻底消失在视线中, 沈熙有些回味:“小龙虾做得真好吃,赶明儿下雨,我再去捡一点。”
“到时候一起。”时清濯点头。
“虾头不能吃,只吃虾尾。”时音音之前和唐修文、东方夫妇说过, 现在又和沈熙说一遍。
“为什么?”沈熙不解, 虽然虾头确实没什么好吃的。
“因为虾头不干净, 吃了会生病。”小龙虾的虾头容易聚集重金属,病菌等,还是不吃为妙。
“好。”沈熙本也不爱吃头。
三人随意聊了些, 沈熙带着时清濯从菜园里摘的黄瓜、西红柿回去。
虽然都是从地里长出来的,时家的蔬果就格外好吃些,黄瓜水灵,西红柿酸酸甜甜,就连茄子都饱满漂亮。不止这样, 菜也长得格外快,割了一茬还有一茬。
等沈熙离开, 时清濯准备和时音音说正事。
“鱼都长大了, 可以吃了。”时音音指的是空间稻田里养的鱼,那一垄水稻只供他们两人吃, 又长得快, 十来天就能收割一次,如今空间里的稻谷都攒了几百斤。
沉甸甸的谷粒落进水中,把鱼养得又大又鲜活,不管是红烧还是清蒸, 味道一定很不错。
“那明天吃鱼,喝鱼汤还是红烧?”时清濯问。
“红烧,还想吃梅菜扣肉。”时音音想了想。
“那就把上次买的肉做了, 等有空我们再去买点肉回来。”时清濯又去空间看了看鱼,果然很大,那一尾尾鱼穿梭在稻田中,看着就让人心生喜悦。
“要是外面的田里也能像这么养鱼就好了。”他突然有些感慨。
“可以呀,不过那些鱼肯定没有我们这里长得快。”时音音了解过农田综合利用的知识,但现在村里的田都由大队统一种植,就算她想推广,也没有合适的办法。
而且养鱼有许多门道,鱼会生病,会啃苗,不像空间内部,植物生长速度极快,鱼也格外健康。
七八年分田到户,他们俩的户口已经落到了清水乡,到时候应该能分一块田。如果那个时候他们还在这里,可以考虑农田综合利用的方式。
像这种“稻鱼共作”模式,养出来的鱼肉质鲜美,比普通饲料喂出来的鱼更好吃。鱼的活动,也让稻田多了不少养料,大米口感更好。
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虫害,可以少打些农药,算是共赢。除了稻鱼,还有稻虾、稻蟹、稻鳅等,南方多水田,都可以尝试一二。
这些都大有可为,只等他们快些长大。
“以后再说。”时清濯同样想到了计划实施的诸多难点,如果他们都是大人,而且是村支书、村长,能真正说得上话,还能试一试。
“有空可以和舅舅提一下。”时清濯认真道。
“嗯。”时音音点头。
“音音喜欢舅舅吗?”时清濯问。
“喜欢,他们都很好。”
“那东方叔叔和宋阿姨呢?”
“也很好。”
“那我们以后可以走得近一些。”时清濯看着稻田里的鱼,刚开始他只觉得这样比较省地方,又能种田,又能养鱼,现在看来,这其中蕴含的价值十分惊人。
他和音音想真正推广,难度极高,会面临很多阻力,如果有人帮忙就不一样了。
“好,不过这些鱼太多了,我们可以卖掉一些。”时音音想再赚一笔,然后在县城买个院子。
不管住在谁家里,都不如住在自己家里合适。虽然现在乡下的小院布置得还不错,也不能改变这是个土胚房的事实。没有电灯,每天房间里都很暗,灰也多。
“嗯。”一回生二回熟,时清濯心里有了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