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器的名字很快定了下来,因为参与研发的这批工匠共有十二人,就叫十二星。
很好,十分简单易懂,将来有人提起这件法器,就会想起十二个研发了它的工匠!
迟一悬满意宣布,“好,现在就投入量产,抓紧在大典前赶出一批百件十二星!”
“是!”
工匠们挺着胸膛昂着脑袋,集体大声回应。
***
夕阳斜照,朝歌的天地也沉入一片暖黄的光影里。
隔开朝歌内城与外城的小城楼上,挂着一面巨大的石钟,当指针走向酉时,石钟后就响起了空灵而嘹亮的钟声。
咚、咚、咚!
这声音在朝歌城内徐徐往外扩散,于是在衙门办事的书吏们知道,下值的时间到了;城里的酒店饭馆知道,该到了客人过来用晚饭的时候了;工地上正在挥洒汗水的工人们知道,该到了收工的时候;城外田地里忙碌的农人知道,该将种地机开回去,然后回家休息了。
只有刚刚入城的修士们惊讶地发现,也就是在那钟声响起的时候,大街上变得比之前更热闹了,许许多多的人从不知道哪里钻出来,人流像滔滔不绝的江水,在城中所有通道内快活地涌动。
是的,快活!
第一次来到朝歌的,无论是修士还是高阶修行者,都惊奇地发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昂首挺胸的,他们并非每一个脸上都带着笑,可是人人脸上的神情都是舒缓而从容的。
每个人都不慌不忙,有的赶着回家,都不忘欣赏路边的花花草草,看到沿街店铺里有刚出炉的点心,还会停下来带一兜回去。
这种松弛感,从前他们只在不知世故的人间富贵子女以及高阶修士身上见过,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出现在这么多凡人身上。
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有底气,能以如此轻松愉悦的步伐,在这座修士越来越多的城池里悠闲度日呢?
李争渡进入朝歌已经好几天了,在最开始的新鲜刺激过去后,她开始关注这些“大胆”的凡人。
于是,她随机采访了一个坐在路边的老婆婆。
老婆婆笑呵呵地露出掉了颗牙的口腔,“因为现在的日子好啊!”
老婆婆摇着手里的蒲扇,将她的故事娓娓道来。
原来她曾经是东莱国一个贫民,日子过得差的贫民,比富人家的奴仆都不如,因为她还要忍饥挨饿过日子。
“年轻的时候,赚钱难啊!他们说,等我召唤命器,入道修行了,就能找到差事,日子就好过了。我问他们怎么召唤命器,他们说吃好睡好,搬去灵气多的地方住就行了。可那时候,我连饭都吃不饱……”
李争渡的父母都是金丹修士,她从小锦衣玉食,召唤出命器后立刻就被安排进了龙光门,在她的眼中,凡人就是寿命短修为低甚至没有修为,她想象不出凡人真正过的什么日子。
听着老婆婆说她曾经为了一口吃的,冬天跳进湖里摸鱼,鱼没摸到,被冻出了一身病,天气一冷,浑身上下的骨头都在疼痛时,她茫然地看着她,无法想象那是什么滋味。
老婆婆的神色却很平静,对于那些苦难,她只是一句带过,并无意让面前天真的小姑娘见识那些疾苦,反而笑盈盈地说起了现在的生活,“后来啊,我来了朝歌,这可是个好地方啊!我们陛下仁慈啊!大人们也都仁慈啊,不计较我是个干不了活的老婆子,给我治病,给我吃喝,还给了我一分好差事……”
“苦难啊,就是那年的冰湖,越是诉苦,越是沉进里面上不了岸。老婆子我啊,不喜欢诉苦,我喜欢跟你们这些年轻孩子讲现在的生活……现在的生活好呀,多想想开心的日子,心里轻快了,身体更好了,也就更加珍惜眼前了。”
老婆婆虽然神情平静,可她的平静是千帆过尽后的恬淡,让李争渡心里涌起了一股感动,她觉得自己看见了一株从石头里挣扎着向阳而开的花。
李争渡眼角有些湿润,虽然眼前是个凡人,但这是个有大智慧的凡人,便问,“婆婆,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老婆婆摇头,指了指她身后的馆子,“好孩子,不必了,天黑了,你该饿了吧,进去吃点东西,回家好好休息吧!”
这可真是个好人啊!回去她就要告诉那些仙洲的朋友们,凡人才不是他们想得那样或愚笨或钻营,老婆婆都这么老了,都要进棺材了,还能有这般胸怀,比那些寿元将近拼了命嗑药的修士好多了!
李争渡谢过婆婆,转身进了身后的馆子,心里还惦记着婆婆的差事。
等她吃完后走出来后,她终于明白了婆婆的差事是什么了。
只见她坐在路边的藤椅上,将那套说辞,又对着另一个年轻人讲了一遍,最后还是以相似的话结尾:“好孩子,饿了吧,进去吃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