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本王,废物 青衣杏林 3427 字 3个月前

事情都做到这个地步了,带的是私兵还是驻守军,重要吗?不重要了,怀疑的种子已经埋下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犯下大忌,等到感情消磨干净的那一天就是算账的时候。

“不重要了。”姬未湫也觉得是,他现在觉得世祖真是个好脾气,这都选择继续相信李云修,骂了一句就算是完。

第三本奏折是参李云修的,粮种除了差错,导致辽源府颗粒无收,饿殍遍地。御史参李云修,世祖依旧选择押下再议,可前有那两件事,后面又跟上了这一件事,便显出了李云修的无能€€€€怎么不算无能呢?不该做的事情做了一堆,该办的事情反而砸了个天大的窟窿。

就是如此,世祖依旧没打算处理李云修,但按照南朱律法,李云修捅了这么大的窟窿必定是要回京请罪的,结果他硬是不回京,要在辽源府收拾残局。世祖要运送救济粮过去,必定又派了心腹,将这一个烂摊子收拾了,也就是如此,架空了李云修,李云修很大可能已经是戴罪的状态了,所以回京的时候的折子一路写的就是风光美景,事事记挂世祖。

第七本跨度又是一年,他此前以为李云修是在这一年里修复了和世祖的关系,所以才去边疆驻守,现在来看,应该是世祖已经放弃了他,所以才奔赴北疆,又是抱怨苦寒,又是抱怨老油子€€€€辽源也苦寒,怎么不见李云修抱怨?

不过是去辽源时尚有圣宠,有世祖保驾护航,一路自然无虞。而此时他已遭世祖厌弃,自然无人再为他铺路。此后又是‘意外’打了胜仗,可见世祖没有打算让他真的去打仗……不想李云修还真是有个天分的,就此脱离世祖掌控€€€€到这里世祖或许并不是不乐意见的。

以他在辽源府展现出来的手腕性格,日后回燕京仗着自己的功劳在京中吆五喝六,逾制越权……被杀一点都不奇怪。

姬未湫抬眼看向他哥,本想问一句‘皇兄,你给我看这个作甚’,可在看见姬溯平静得几乎冷酷的眼神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什么。

€€€€李云修与他,何其相似?

姬未湫遍体生寒。

同样是外出办差,同样是放他自立,若他再狂妄自大一些,再放肆一些,等耗干了他哥对他的情份,他与李云修有什么不同?反正他这个兄弟也并不是亲生的,算起来和伴读差距也不是很大!

姬溯见小孩儿瑟缩了一下,望向他的目光敬畏而恐惧,心道这才到哪里,日后朝堂之中尔虞我诈比这凶险百倍……不过总算是有些成效,不算是笨的。

“皇兄……”姬未湫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说。”姬溯好整以暇地想听一听小孩儿想说什么,连语气都温和了起来,带着一些鼓励。

只听姬未湫小心翼翼地问道:“皇兄,你不是还记恨着我当时叫八百里加急送鱼的事儿吧€€€€?!”

姬未湫的尾音都被吓得变形了。

第25章

姬未湫心虚地眼睛乱晃, 连拢在衣袖中的手都没忍住扣着衣袖的缝线,就是不敢和他哥对视。

他又不是傻的,他哥又是让他看百多年前的折子, 又是一步步教他分析,肯定不是为了警告他, 况且他也没有犯什么值得的他哥警告他的事情。

他了解他哥, 他哥警告人从不费这种麻烦事儿,扔下一句话就叫对方自己回去想, 或者一句话都不说, 领悟不到的死了也是活该,想当天子近臣的多得是,不差这一个。

“抬头。”姬溯冷哼了一声,姬未湫身体比思想快,唰得一下抬起了头, 被姬溯看得浑身寒气直冒, 姬溯看他这副模样,寒声道:“过来!”

姬未湫头皮发麻, 却只能一步步走到了御座旁边,只听一声清脆的金玉交鸣之声, 御笔被那只素白修长的手拍在了桌上, 姬溯的怒气不言而喻,但他仍旧是从容不迫的, 他缓缓道:“瑞王贵重,朕怎敢轻易取之?”

姬溯给他这阴阳怪气地语调吓得不轻, 下意识道:“再贵重也没有皇兄贵重, 我的命是皇兄给的,皇兄什么时候想要都可以。”

“住口。”姬溯冷然道:“再叫朕闻得此等言论, 你这一世,再不必出宫了。”

姬未湫心道那也行啊,他就住长宸宫好了……呃不行那地方是东宫,以后要留给未来太子的。算了,反正宫里也没后妃,几乎不存在需要避嫌之类的情况,住哪都行,以后到饭点了就去老母亲宫里混吃混喝,吃完嘴一抹,御花园里转两圈消消食,找老宫人们打两圈牌,美滋滋回去睡觉,呜呼!美哉!

姬未湫心里敢这么想,嘴里却不敢这么说,只能说:“是我失言,皇兄勿怪。”

姬溯见他还算是乖觉,也便罢了,他道:“李云修一案,你只看李云修,却不看世祖,这便是你的不足。”

姬未湫一顿:“嗯?”

姬溯提笔在世祖朱批上画了一个小圈,问:“世祖为何派李云修前往辽源为知府?”

这问题之前姬未湫就说过,于是毫不犹疑地道:“李云修是世祖伴读,世祖登基,自然要培养心腹,辽源府与燕京近,若起战事,便是要塞。李云修一去一则咫尺,方便世祖看顾于他,二能将此处掌握在自己人中,三能为李云修积累些资历。”

“是。”姬溯目光冷凝,又在朱批上一点:“若你是世祖,李云修所为,是你所需?”

“应该不是吧?”姬未湫目光落在那煞红的朱批上,半个身子无意识地挨在了御座扶手上省些力气,他喃喃道:“颗粒无收,辽源大乱,灾民必定涌向燕京,我想不出有什么好事……”

除非有当年其他奏折作为参考,只从现在这些条件看,对世祖没有任何好处。再加上当时世祖才登基不久,此事一出,恐怕称一声焦头烂额也不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