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弃奴持刀重生 今州 3114 字 2个月前

又或者是想寻求一个参谋的解决之道。

但她曾经是谋士,现在并不是。

“殊途同归就够了。”女子笑了笑,“就像百川终究会流向大海一样,当初睿王和唐家一起开启扶持寒门的计划,那就是一个很好的火种,总有一天这场火会燎原,世家再强盛也会被时代的铁蹄碾碎,并不需要担心。时序如此,晋国总会向前走,谁当皇帝都不是很重要。”

吴攸低声问:“你当真这么看时局?”

女子点头,笑道:“这不是还有世子在吗?挽大厦之将倾,定是你这双手扶持出来的。”

至于把大厦扶正之后,后续会不会逆行倒施,满盘皆输,眼下就不必说了,大厦还没有立起来呢。

吴攸在宫里的朝宴上喝了不少的酒,眼下似乎有些疲乏了,垂着眼,慢慢地将另外一些疑惑问出来。

女子认真地听着,指尖在膝盖上无声地轻轻敲点着,听到梁太妃宫中自戕时叹息。

吴攸扶住额头喃喃:“梁奇烽可以纵容她吸食烟草,但没必要把剧毒的原烟送进去,为什么会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事?”

“梁家内部有裂痕吧?”女子虽说的是问话,语气确实笃定,“梁尚书的为人啊,能走这么长远,都是一个奇迹了。世子大概会疑惑,太妃恨兄长入骨,既然有原烟,为什么不与之同归于尽吧?”

吴攸觉得头疼稍解。

他不出声便是默认,女子便继续说下去:“把原烟送给太妃的梁家人便也是这样想的。换句话说,那原烟送到她手上,便是在撺掇着她与梁尚书玉碎瓦破。放眼梁家,家主若死,谁最获益,或者快意,便八/九不离十了。”

吴攸眉目有些舒展,却偏说:“梁家那边不重要,日后总会整顿的。”

女子也笑,知道他言下之意是在困惑梁太妃的抉择:“从前我便觉得梁家之中最不近人情,最奉行弱肉强食,强者吞噬弱者,层层盘削下来,不见几分人味。太妃娘娘深处十五年,要在宫城当中浸淫三十年,这等烙印早就抹除不去了。兄长于她是强者,先帝于她也是强者,她习惯了忍受,很难反抗的……手里哪一天有了屠刀,也是挥向比自己更弱的人,这才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吴攸愣了楞,安静了半晌后没有发一声反驳。

他承认很有可能就是如此。

梁太妃可以肆意迫害自己的亲生子,随意戕害一个明明不怎么熟悉的侍卫,可她这么多年似乎都不曾向梁奇烽提出一句置喙。

女子有一段时间不曾说过这么多话了,她轻轻咳嗽了两声,语气还是温润:“那位御前侍卫中了原烟,现在还一息尚存吗?”

吴攸遗憾:“还活着,不过也废了。”

女子轻轻敲着膝盖,不知为何有一股莫名的直觉,但还说不出所以然来:“新君从前并没有影奴,那一位以前是五皇子的下属?这倒是稀罕,霜刃阁至今还没有出背主的影奴呢。”

吴攸又沉默了须臾,有些凝噎地解释:“高骊喜欢他,此前这份爱意轻淡,他受烟草影响之后,对玄漆依赖更甚。曾经开玩笑似地提过要求,说是来日要立他为皇后,简直是贻笑大方。”

女子听完安静了片刻,也笑了:“无论发自肺腑与否,倒是个性情中人。他又是两族混血,眼下云国虎视眈眈,由他来做皇帝再好不过了。”

“他不是我承认的明君。”

女子心平气和地说:“不承认没关系,眼下他确实相当适合,世子还是以扶持他为主较好。”

吴攸更凝噎了:“辅佐不来。”

女子温和:“那就慢慢来,何须着急呢?”

吴攸不想再提起高骊那个让人头疼的混血了,说起了何卓安与梅之牧之事:“之牧被劫走了,我至今还没有找到她的下落。”

女子语气里不见着急,还是一如既往的笑意:“她更是性情中人,既然敢犯下煽动民心自尽的妖言惑众事,必然也是想好了不独善其身,救她多此一举,何必呢?”

吴攸沉默地看了女子好一会儿,才开口:“不管如何,眼下她寻不到踪迹,此事令我辗转数夜不能入眠。”

他说得简单直白,女子轻咳两声,无奈不已:“世子,我自踏入这密室当中就未曾再迈出去过,我也不曾在私底下见过其他人,更不用说与任意的影奴联系,你若是多疑到我头上,岂不是在怀疑整座吴家的严密?”

吴攸在黑夜中陷入死寂,确实是昏了头了才会想到这里来,又亦或是,他更希望梅之牧出事是源于这里,倘若是外部掺合进来,那这浑水更混乱了。

想想便觉得头疼欲裂。

那女子见他良久不开口,自己谈到了其他的话题:“不知高盛的陵墓在哪一处皇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