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赵子念可谓是春风得意。
小先生当年也不过考了举人最后一名,他考得比小先生好多了,在第十六名呢。
连小先生这个最后一名的举人都打算去考进士,那他是否也可以试试?
赵子念瞬时斗志昂扬。
“老师,你打算几月份出发去京里,咱俩要不搭伙一同前往。”谢师宴结束后,赵子念叫住姚瑜。
按照当时收徒的约定,这五人考上举人,姚瑜就算完成任务了。对于会试,姚瑜自己尚没有把握,所以他不打算继续再像乡试那样指导赵子念。
况且,他们如今在功名上没有什么不同。
自己恐怕也没资格再指导别人了。
“我下月就要出发了,不过我要带家眷,恐怕不方便和你一同前往。”
赵子念只好自行前往,“好吧,既然如此,我们便京城再见吧。”
自此,这对短暂的师徒就各奔东西了。
不多的师徒情谊也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变淡,直至多年以后,形同陌路。
…
随着本县的举人秀才渐渐多起来,读书人之间慢慢形成了一个小圈子。
四月,本县的举人秀才,常常聚在一起交流学问,甚至不少童生都想方设法的想要融进那个圈子。
郭恪和王珩也忍不住心存向往,他们甚至还想邀请姚瑜一同前去。
可是姚瑜每天只知道自己看书写文章,偶尔倒是会和在临县风高县做官陆先生写写信,其余时间宁愿在家带孩子,也不肯随他们去赴会。
刚开始,他二人见姚瑜不去,他们也不好意思独自去。一次两次还好,可次数多了,他们生怕以后再没机会结交那群人,便也顾不得自己的小先生了。
其实,姚瑜并不是不愿意去。
能与有才识的人交流学问,总比自己关门造车的好。但无奈那群人惯讲究附庸风雅,诗会次次都设在青楼里。
这让姚瑜姚瑜怎么去?
看那郭王二人为了进去青楼参加一次诗会,把半年的工钱都砸进去都还不够,甚至还典当了自己那身长衫。
姚瑜看不下去,多少接济他们了几袋粮食,不然不等下月工钱发放,两人就要饿死在这个春天了。
这段时间里,姚瑜被迫孤身只影,只与陆先生书信往来,交流学问。
幸而郭王二人常常会将所听所得讲与姚瑜听,虽不及陆先生,但多少也能有所受益。
五月十号,姚瑜决定要动身了。
他本来计划在五月中旬的,但听说他们必经的梅岭县下了大雨,发了大水,很多灾民都逃荒至此。谢猎户甚至在灾民中雇了两个壮实能干的长工。
姚瑜去地里巡视时碰到了那两人,见面生,就问了问。问了才知道梅岭极其几个临县都发了大水,一地的粮食全泡了,时间一久,堤坝都决堤了。到处都是泡烂的尸体,人根本没办法待……
姚瑜心情凝重,考虑了一晚,他决定提前五天动身,绕开梅岭县。
好在如今店里已经走上正轨,就是没有宋凉,有赵氏和二舅母在,店里也能正常运转下去。
田里的事都有谢猎户来负责,姚瑜到时只需看看账,其余的无需他操心了。
至于善善,他们也早就托付给许彤了。
听说姚瑜和宋凉要提前走,最意外的要属许彤和善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