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唯有榉树临风,挲挲作响。

时不时惊掉下来一两个绿果果。

场面静止三秒后,顾劳斯冷漠脸抽回手。

“是草民唐突了,原来太子殿下就是说说而已。”

宁云笑开,“不是,是兄长我脑子一时没有转开。”

他即刻吩咐左右准备香案,竟是一副说干就干的模样。

二人各怀鬼胎。

宁云虽不解,真叔侄为什么硬要拜假把子?但不影响他花式打感情牌。

顾劳斯暗自窃喜,只要他把生米做成熟饭,就算明孝以后有幸刮开防伪码,也怪不得他欺君了。

只是这假把式终究没有拜成。

一阵喧嚣铜锣吵闹从长江堤上蜂拥而下,一路奔进了城中府衙方向。

“不好了,不好了,马报来了!”

几个原在寺内装群众的老臣一听马报,立马装不下去了。

他们翘着胡子挤到明孝跟前,“太子,治水不可儿戏!马报起,洪峰至,如何能叫池州府不战而屈,平白再淹掉良田千亩?!”

“殿下,我们切不可一而再地贻误战机啊!”

旧时水情,等同于战情,亦有专门渠道投递。

根据汛情紧急程度,又分羊报、马报两种。

如果汛情不是很紧急,洪峰强度不是很大,一般用“羊报”进行汛情传递。

所谓“羊报”,就是由水性好的士卒,乘羊皮筏顺流而下,沿途将刻有水位信息的水签,扔到河中。

这种羊筏,将大羊剖腹剜去内脏,晒干后缝合,浸以青麻油,使它密不透水,充气以后可浮在水面。而负责报讯的士兵,须同羊筏绑在一起,入水前食“不饥丸”,在惊涛骇浪之中,沿各河口岔道投掷水签,可谓九死一生。

各地防汛守卒会在缓流处收到水签。

地方官员便可根据水签提供的水险程度,迅速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各项应急预案。

如果汛期很紧急,水势很大,则就会启用耗损更大的“马报”报告汛情。

为了将大汛在最短时间内通知到中央和地方,沿河地方卫所须备足日行百里的良马。一旦出现河水陡涨,快马带着汛情,将沿河堤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及下游官府。

以黄河为例,上自潼关,下至宿迁,每三十里为一节,马报一日夜可驰五百里,速度甚至快于洪峰。

自古都是河患多、江患少。

甚至古语曰:有河患,无江患。

这些原是河淮报汛的办法,程先主政江西,便也带到了南方。

马报的蹄声,头一遭响彻在皖江堤岸上。

却令刚刚沉寂下去的府城,再次沸腾起来。

不知是谁,高呼一声,“大洪水要来了,城要破了,城要破了——”

第127章

“蛇终于出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