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题库早在来时船上,就奴役谢大人一道发力。

现在已完成七七八八。

彼时谢大人在后头笔走龙蛇,默历年会试真题;

他在前面口若悬河,与一众乡下蛋子吹嘘文书写得好亦能升官发财。

举的例子就是陈愈陈尚书。

陈愈是江西吉水人。

这地方人杰地灵,是江南望郡、状元之乡。

后世还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的说法。

陈愈不负父老期望,太祖开元二十二年,年仅二十岁就高中状元。

留京时,他由于文笔极好,尤其擅长公文写作,不久就被太祖重用,成了他御用笔杆子。

太祖后期的诏令,明白晓畅,简丽典雅,几乎都出自这位之手。

太祖惜才,但也有一个坏毛病,就是爱给文臣和儿子牵线。

他将文臣之首云鹤的独女指给高宗,又觉不该厚此薄彼,遂将后起之秀陈愈的嫡女又指给了神宗。

挑来挑去,委屈临死都没挑到合适的,不然泰王必定也会得个文豪岳丈。

咳,扯远了。

总而言之,陈愈就是凭着公文起家,一步一步成为三朝阁老。

——论一个机关笔杆子的升迁之路。

因为会试主考铁打不动归礼部尚书。

小顾劳斯还顺带深度解析了一把由陈愈代笔的那篇帝王罪己诏。

从文风主旨、政策导向和个人喜好,多维度将这篇诏令大卸八块。

可怜短短的五百字,一个月里愣是被五十来人拆来解去,盘来复去,还被要求按文风仿出不同主题的诏令各十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任谁都拆出来,罪己令后,神宗有多苦,江山有多难。

真真是东边冒火西边冒烟。

大宁摇摇晃晃撑这么久,全靠宁枢见缝插针缝缝补补。

就是缝补的动作暴力了些许。

这个月的特训,别的作用有没有不好说。

但起码把握神宗难点、堵点这块,与训各位皆深得真髓。

船上最后几日,顾悄精神不济。

谢大人贴心,不止替他默了题,还替他做了题型分类,每一类前头,又各点了几篇状元卷,细心写好解析。

啧,他的学长怎么就这么优秀?

忙活一早,他终于赶在谢昭回来前完工。

伸了个懒腰,将一沓稿子推至桌边,他下意识道,“琉璃,把这些送去给大侄孙,校定好再给原疏他们……”

话说一半,他突然反应过来,琉璃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