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这里一直不太受重视,加上他的出身就更要避嫌一些。
上一任大司命只是让他在海氏一族里做个钉子,若非必要,他差点成为一个纨绔,可他有能力,凭什么要遮掩,假装平庸啊?
一直到太司命接任大司命,他才得到了重视。
同时他也在家族内暗中帮着海潮这个分了宗的族人。
好人有好报,他们联起手来,果然做出来一番事业。
“您说倭寇海盗这边闹得凶,其实都是一些散兵游勇,真正成气候的并不敢随意骚扰沿海。”海隆道:“而且属下在追查的时候,查到了一些意外的收获,有人私通倭寇,为其销赃!”
“此事我们在江南道那边已经处理过了。”王破跟他说了一下唐家的事情。
“不止这一个人家。”海隆听了后也不气馁:“那些珍贵的,大件的,不好脱手的东西,他们当然会找那些可以消耗掉这些赃物的人家,但是那些大量的,唾手可得的,方便脱手的东西,他们就在当地找人销赃了,毕竟他们也是人,也需要吃喝拉撒睡。”
“金银且不说,那东西去哪儿都能用得上,实在不行自己融了就是。”田浩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但是一些货物就未必了,尤其是来自外邦的东西,比如说,西洋的东西,如果是东瀛商人来贩卖,岂不是很不合情理?”
“不错,长生公子说得对,一些东西,他们出手会很引人注意,所以只能暗地里销赃。”海隆用扇子一敲掌心:“因为是暗中销赃,价格自然便宜的很,海商们正常送来的货物,如果是十两银子,他们可能五两就出手了,要是量大的话,可能会四两就出手了,毕竟那东西是无本买卖,多少钱卖出去都是赚啊!”
这就是劫掠让人着迷的地方。
“本地有人销赃,我早就预料到了。”王破并不吃惊。
“但是你想不到他们销的都是什么东西。”海隆皱眉道:“布匹啊,珍宝啊,属下也都查了一下,但是查不到销赃这一块,东西进来后就消失了,因为海边很多商队,来来往往的太多了,不可能挨个查,另外就是有个奇怪的地方,东西充斥在市面上,总该有点波澜,可是一点都没有,就让人很疑惑。”
有吞入赃物,却查不到销售出去的渠道。
“唐家不可能走大量的货物。”王破倒是吃惊了一些:“都是些什么东西?”
“一些很普通的东西。”海隆道:“属下一直在追查,却一无所获,这本身就不对,命理司再无能,不会查不到任何蛛丝马迹。”
“有一个可能。”田浩却有了猜测:“他们将东西,运到了别的地方销售。”
“别的地方?”海隆皱眉:“什么地方能有如此大的需求?”
“你不懂买卖上的一些手段。”田浩乐了:“如果是民需商品,比如说布料啊,粮食等等,本地就能销售出去,且这里如此繁华富庶,多少人口呢,这点子东西不算什么,激不起任何浪花,也情有可原。”
“不能,这些海船一般不会倒腾太便宜的货品来贩卖。”王破分析:“金银珠宝其实是最好脱手的东西,宝石香料亦是如此。”
太便宜的货品,不够折腾这么远的距离,所以只能是十分昂贵且有利可图的才行。
利润必须非常丰厚,才会让商人们漂洋过海来走这一遭。
“自从长生公子的火器横空出世,倭寇海盗被打的落花流水,但是他们也注意到了这些火器,同时,也有不少人在打听火器。”海隆道:“不知道倭寇是怎么想的,深入内陆甚至派了探子在大兴城,东瀛在搞什么鬼,不得而知。”
“嗯?”王破不太满意海隆的说辞。
但是海隆是真的无奈:“是真的,属下探查过很多次,都没太搞明白,东瀛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啊?王室衰微,幕府掌权,然后还有各色将军、大名小名,还有什么小姓华族。”
“没搞明白就对了。”田浩乐了:“他们那里现在就像是春秋战国时期,不过他们那里很小,一个村子的村长,也能叫小名,也就是小将军的意思,甚至是,海盗也能称大名。”田浩吐槽了一下那里的混乱。
其实在田浩看来,地方太小人太多,矛盾自然就有了。
物资匮乏,人心易变,不外如是。
“原来如此,我说每次派去的人,回来说的都不一样呢!”海隆恍然大悟,他并非庸碌之辈,已经派人跑了好几趟东瀛,但是带回来的消息都不一样。
以至于他都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的,也不敢提供给太司命作参考。
“以后你亲自去一趟就知道了,多跑几趟,就什么都明白啦!”田浩道:“那边的王室衰微的厉害,一个将军的乳母都能见到他们的国王,对了,他们还学唐高宗李治,号称天皇呢!”
其实在历史上,说“天皇”就是唐高宗李治,而当时武则天则是号称“天后”。
东瀛人学了去,也就这么自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