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年轻的身体自然而然跟上了他的意识。

“在京市医院实习的时候跟人学的,这样就不怕右手受伤了。”褚归编了个借口,他实习时的确有认识一位惯用左手的医生,无须担心露馅。

“哪有想着自己受伤的?”韩永康失笑,却没多想,担心右手受伤而特意学会使用左手这种事,发生在褚归身上并不稀奇,哪怕褚正清他们听了也不会觉得有任何不对。

左手的谎言算是完美圆了过去,师兄弟二人就头疼患者的病例讨论了一会儿。按照惯例,特殊病例需要归入医馆的疑难病册,褚归认为头疼患者治疗过程称不上棘手,只是发病症状异常,给诊断增加了难度,综合考虑应属于疑难病中的疑病。

韩永康表示赞同:“那你回头整理好了让师傅过过目。”

“什么过目?”弄完盘库事宜的姜自明换了身衣服,闻言好奇道。

“小师弟半个月前收的病人今日来医馆复诊了,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回春堂的疑难病册要新添一页疑病了。”见姜自明有些茫然,韩永康补了一句,“脸特别红,你当时以为他喝醉酒了那个,有印象吗?”

“哦,有有,是他啊!”姜自明恍然大悟,他可太有印象了。姜自明耳根发热,那人本来先在他桌前坐下的,结果他半天不敢确定病因,是褚归接手替他解了围。

“小师弟真厉害。”姜自明一点没有不高兴的地方,真心实意为褚归感到骄傲。别看褚归年纪小,论中医的知识储备量,在整个回春堂里,他仅次于褚正清一人。

回春堂疑难病册》由褚正清的祖父一手创办,他结合前人经验与自身所见,用几十年的时光筛选了近千种罕见病例汇集成册,在中医界的地位虽不能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著作比肩,但依然是可以作为传世之书的存在。

回春堂疑难病册》目前有上中下三册,鉴于有新的病症层出不穷,去年褚正清出头,联合京市中医界的几位泰斗,共同展开了回春堂疑难杂病》的续作,又名回春堂疑难杂病-建国后篇》。

如此一来,疑难病册审核更加严格,能在上面登录病例,相当于得到了中医界的官方认证,姜自明提交过两次,全被打回来了。

“能不能选上还不一定呢。”褚归无奈,他两位师兄怎么说得跟他已经选上了似的。

“肯定能。”姜自明毫不犹豫,他们师兄弟几个里面,褚归天赋是最高的,他的努力大家更是有目共睹,褚归都选不上,那除了那几个老家伙,没人能选得上了。

韩永康难得没让姜自明谦虚些,说明他和姜自明想的一样。

感受到两位师兄的信任,褚归嘴角上扬,他其实也有那么点觉得自己能选上的。

后面又接诊了几位病人,时间不知不觉流逝,转眼到了下班时间,姜自明伸了个懒腰,踱步到门口瞅了瞅,发现没人朝医馆的方向来,于是摆了摆手招呼大伙下班。

“小师弟外面交给你了啊,我

去厨房给师娘帮忙。”姜自明一溜烟去了后院,

回春堂不包晚饭,

下班后的这顿属于家庭餐,由安书兰来操持。

褚归盯着他们收拾好药房,检查完煎药室的炉火后搬了根凳子坐到小门边看医书,等着褚正清回家,昨天柱子送他们回来是六点五十几分,估摸着要到了。

然而褚归一等便等到了天黑,仍未见褚正清的身影。

看病哪是说几点结束就能几点结束的,褚正清晚归并不稀罕,安书兰神色如常,她把做好的饭菜摆上桌,踩着回春堂的青砖地板稳步走到前院:“当归,你爷爷还没回来么?是不是医院出什么事了?”

“大概是有事耽搁了吧,奶奶您别急,我骑车去医院看看。”为免加深老人家的不安,褚归语气放松,夜里公交车停运,他自行车骑快点,到京市医院顶多一个半小时。

“天都黑了,你骑车多危险,要不再等等,说不定你爷爷在回来的路上了。”安书兰关心老头子,但同样紧张孙子,褚正清再不济有医院负责接送,褚归黑灯瞎火的出门,万一摔了怎么办?

“我去吧,小师弟你陪着师娘。”姜自明上前一步,自告奋勇道。

褚归视线扫过姜自明颊边随着他说话不停颤动的软肉,替他的自行车提出了拒绝:“去医院的路我熟,要是半道遇见爷爷,正好一起回来。”

安书兰被褚归说服,找来了家里的手电筒,褚归用绳把手电筒绑在车头,骑着自行车叮铃铃滑了出去。

自行车是褚归上大学那年三位师兄凑钱买的,作为他的入学礼物,做工优良用料扎实的自行车经过六年的使用依旧完好如初,顶着车头手电筒打出的一束光,飞快在夜色中穿行。

夜晚残留着白日的余温,褚归骑出了一身汗,路程过半,吉普车迎面驶来。

褚归捏紧刹车一脚踩地急停,冲着吉普车招了招手。望见路边的身影,柱子熄了油门:“褚医生。”

“柱子。”褚归稳住自行车看向后座,空无一人,“我爷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