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四个学徒多少跟卫生所沾点亲带点故,曾所长要求所有人一视同仁,不准干扰考核的公平公正,张川感觉丁广快把他的脸丢尽了。

且看着吧,明日考核丁广落了选,他妈那边的亲戚指定要找上门来问个说法,张川为此头疼不已,已经开始寻思上哪躲几天了。

张川悄悄瞥了眼褚归,暗暗盘算让褚归帮忙推荐他进县卫生院巡诊队的可能性。

县卫生院在筹备全县范围内的下乡巡诊,曾所长上县城就是受邀给他们分享褚归的巡诊汇报。

张川犹豫了片刻,终是对褚归吐露了他的请求,躲亲戚是其次,他主要是想磨炼他的医术,县卫生院的医生虽然比不上褚归,但绝对强过自己,参与巡诊他必能从中有所收获。

“全县范围的巡诊,不是三五天能完成的,你走了所里忙得开吗?”褚归没立马答应,张川的出发点是好的,推荐信他可以写,前提是曾所长允许。

“忙得开,所长同意了。”张川懂褚归的意思,他毕竟是卫生所的医生,不似褚归那般自由,“我也和田勇商量过了,我俩轮换着来,这次我去,下次他去。”

“你们倒是相信我。”褚归似笑非笑道,八字没一撇的事,张川说得跟板上钉钉一样,县医院还不确定会不会卖他的面子呢,“推荐信我帮你写,成不成的我不打包票。”

“行,谢谢褚医生!”张川喜不自胜,有了褚归的推荐信,他进巡诊队起码稳了八分!

褚归借着桌上的纸笔挥手写了封推荐信,他措辞严谨实事求是,并未在信中夸大张川的本事,而是着重描述了张川的品行以及他巡诊期间的表现,末了希望卫生院能给他一个机会。

签名落下,张川兴奋得失了言语,他小心翼翼地吹干墨迹,逐字逐句地阅读,待火热的心情平复,他轻轻对折信纸,郑重地向褚归鞠了一躬。

褚归答应写推荐信,张川预计成功的把握有八成,此时看了推荐信的内容,八成把握上升至十成,今晚回家就收拾行李!

他们在办公室待了太久,外面有人喊田医生,田勇方才收敛了笑容:“褚医生,我先出去一趟,你”

“我也该走了。”褚归险些忘了正事,他是来寄信的。

两人一起出了办公室,褚归同田勇简单聊了几句,随即离开了卫生所。

褚归如今成了邮局的大户,他一进门,柜台的员工便大声喊了句:“褚医生,有你的包裹!”

熟练地交钱签字,褚归寄出两封信的同时领回了三个方方正正的包裹,入手沉甸甸的,总共有四十斤左右。

褚归来时仅挎了一个布包,显然塞不下四十斤的包裹,他不慌不忙的找邮局借了个背篓,背上后熟练地调整好背带。

山路褚归走了无数次,负重却是重生以来的头一回,他未料到今日有包裹,脚上穿的是千层底,原本在京市一双穿两年,到了困山村两个月,鞋底磨了一圈毛边,长此以往,顶天坚持个一年半载。

褚归琢磨着改天上县城买两双解放鞋备着,他并非心疼千层底,而是舍不得糟蹋安书兰的心意,老人家做一双千层底要费不少功夫,他得爱惜。!

第102章

四十斤的负重使褚归微曲着背,走了个把小时,褚归寻了个齐腿高的坎,放下背篓稍事休息。

大脚趾在鞋面顶出一个凸起,撑得布料产生了不可逆的变形,他弯腰摸了摸,难怪好多人的旧鞋这个位置都打了补丁。

作为一个健康的成年男性,褚归力气是有的,不过他打小在城里长大,没做过什么粗活,养了一身的细皮嫩肉,导致肩膀被勒得生疼。

解开衣领的盘扣,褚归掀着衣服瞧了瞧,背篓的背带是稻草编的多股麻花辫,隔着衣服在肩上印出了交错的痕迹,红了一大片,幸好没破皮。

风里沾染了萧瑟的秋意,吹得发凉,褚归扣上衣服,感觉得找点东西垫垫,否则他的肩膀可能坚持不到进村。

褚归四下探寻,用随身带着的小刀割了两把松软的枯草,接着割断包裹上的麻绳,取包裹外的油布卷成圆筒,以枯草填充,再用麻绳捆了固定在背篓上。

成品外形类似小圆枕,虽然做工粗糙,但效果极佳,褚归试了下,肩膀果然舒服多了。

一路走走停停到了村口,碰巧遇到了杨朗,见褚归背着东西,二话不说上前帮忙。油布垫肩对杨朗反而是累赘,他干脆扯了放背篓里。

“嫂子快生了吧,你联系接生员了吗?”褚归给王燕燕把过脉,推测她的预产期在十月底,叫他提前找好接生员。

建国以来,为了改善公共卫生,有关部门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为了保障母子平安,接受了专业培训的接生员取代传统接生婆,成为了乡村接生工作的主要力量。

褚归之所以对王燕燕的生产如此上心,是因为上辈子他到困山村时,杨朗正在筹备二婚,贺岱岳告诉他,杨朗的上一个媳妇生孩子时难产死了,一尸两命,大人小孩都没保住。

困山村没有接生员,产妇生孩子通常是请接生婆,据褚归了解,接生婆接生全凭经验,一个提篮一把剪刀便是她们的工具,由此造成的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