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登基的第三日, 是神都百姓的庆收典礼。循例,太平会出席这次的庆典。庆典设在神都郊外,周围由金黄的稻草垛围起,当中放置了祭坛。今日傍晚, 公主会亲手点燃符篆, 投入火盆当中,诚心祈愿, 来年再给神都一个丰收年。
太平一早便去清池沐浴更衣, 换上了一袭华丽宫袍,准备中午用过午膳后, 便去郊外与民同庆丰年。
她刚喝了两口甘露粥,李凌便从外间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何事?”太平慵懒问道。
李凌左右看了看,春夏识趣地领着宫人们退出了殿去。
“今晚,是个局。”李凌对着太平拱手一拜, 长话短说, “有人安插了七名小倌在百姓之中。”
“呵。”太平冷嗤, 拿起小刀切了一块兔肉下来,“要坐实本宫饥不择食,一夜连御七个少年郎么?”说话间, 她将兔肉凑近唇边, 小小地咬了一口, 细细回味, “谁想的馊主意,魏王还是梁王?”
自武曌登基之后,大肆封赏武氏子弟,武承嗣封为了魏王,武三思封为了梁王, 驸马武攸暨也封成了定王。相反的,李显与李旦除了改姓武外,全部降成了皇嗣,原先皇孙们封赏的王爵全部都降了一档,都成了郡王。
李显一家都被禁在房州,韦滟后面生的三个孩子都是女娃,所以孙儿重照避帝名改名为重润后,武皇便让李显这唯一的嫡子重润承欢两人膝下,以彰天恩浩荡。
皇嗣李旦膝下有六个儿子,除了嫡子李成器留在他膝下外,其他诸子都要去往各自封地,分开管制,以防这几个兄弟年岁渐长,在神都联手翻出什么浪来。
只是,再过一个多月便要入冬了。武皇念及这几个孙儿年幼,封地路远,便下旨给了恩赏,允准他们开春之后再上路。
李凌如实答道:“梁王。”
太平轻笑,“偏生本宫答应了婉儿,暂时不动他,所以这笔账,便先算在魏王身上好了。”说完,太平忽然没了食欲,起身走近李凌,抬手搭上了他的肩膀,“两件事,办好了,他日事成,本宫封你大将军。”
李凌惶恐抱拳低首,“但听殿下吩咐!”
“第一,今晚暗中保护好本宫。”太平凑近了李凌的耳侧,声音说得极轻,“第二,故意放走一个小倌,收拾乖了,再送回来让他好好咬一口魏王。”
李凌耳翼瞬间酥了个透,他张口便打了个结,“诺……诺!”
太平满意地笑了,“下去吧。”
李凌领命退下后,太平唤了春夏进来,“春夏,去驸马府一趟,就说是本宫的意思,请他陪本宫完成今日的庆收典礼。”
春夏怔了一下,“啊?”
“去办事,别愣着。”太平一时半会儿讲不清楚,便催促春夏快去办事。
春夏只得遵从。
等春夏从驸马府回来后,太平命她准备了马车,便一起启程去了郊外。彼时离黄昏还有半个时辰,可百姓们早就高兴地聚在了庆典现场。
他们看见公主车驾停下后,便激动地迎了上去,纷纷跪地恭请公主下车。
太平由春夏扶着端然走下马车后,示意百姓们都起身,笑道:“今日不必多礼。”
农户们久沐太平的恩泽,这一年来终是有了些许积蓄,不再像当初那样,每个月都捉襟见肘,日子过得战战兢兢的。加之太平向来亲和,所以农户们对这个公主喜欢得紧,也敬爱得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