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接过奏疏, 只随便瞧了一遍,便将奏疏递给了一旁凤阁舍人崔玄暐,“瞧瞧,你们每一个都瞧瞧。”
崔玄暐毕恭毕敬地接下奏疏, 看罢之后, 脸色瞬间煞白,不敢相信地看看李隆基, 又看看公主。张柬之瞧他神色有异, 忍不住从他手中拿过奏疏,看清楚上面所奏后, 顿时哑口无言,望向了狄仁杰。
狄仁杰对他有知遇之恩,他能调任刑部侍郎,也是狄仁杰的竭力举荐。他只想从狄公那里得到一个肯定, 确定公主这本奏疏所述一字不虚。
狄仁杰就知道众臣会有疑虑, 他沉声道:“请诸位同僚先行传阅, 在下另有补充。”
张柬之将奏疏传给了身后的李唐旧臣,不出一刻,李唐旧臣们便已阅完整本奏疏, 最末一名将奏疏递还婉儿。
朝堂之上顿时鸦雀无声, 方才还群情激昂逼迫武皇严查此案, 如今看完公主的奏疏, 这些李唐旧臣们竟不知还能说什么。
狄仁杰对着武皇一拜,认真道:“臣奉旨调查此案,命人绘制了刺客的画像,问遍了周边市镇的客栈,最终确定了此人的身份。陇西人氏, 李毳。”说着,他的声音扬起,“与此同时,还逮到了几个同党,他们身上不约而同地都带有一封密信。”说完,他拿出了密信,展示在众人面前,“上书:刺杀庐陵王与皇孙。”
李隆基顺势接口,“我不认识这些人!”说着,他声泪俱下,“我自小在紫微城长大,此次扶灵西去,是第一次离开神都,还请祖母明鉴,孙儿冤枉!”
“第一次离开神都,便能在陇西一带收下那么多卖命的死士,三郎啊,你的本事不小啊。”太平冷言冷语,“母皇容禀,臣密往皇陵查探得知,李隆基初到皇陵,借着抄经祈福借阅了臣的不少手写经文。臣当年的书道如何,母皇找人一验便知。”
李隆基悲愤道:“姑姑!你是要冤死侄儿么?!”
“冤死?本宫的重润侄儿与嫂嫂,才是真的冤死!你也配提这个‘冤’字!”说完,太平扬声道:“把疑犯带上来!”
“诺!”羽林军领命,很快便将绑做一串的十四名陇西少年押上殿来。
李隆基瞧见那几人,脸色霎时大变,再也喊不出一个“冤”字。
陇西少年们瞧见了跪在地上的李隆基,有人不禁大哭起来,“我不想死……呜呜……”
“大殿之上,岂容尔等放肆!”羽林将士一声厉喝,次第在这几人腿弯子里踢了一脚,逼使这几人跪倒在地,不敢再发声造次。
“李毳有个弟弟,名叫李吽。”太平的视线一路望去,最后落在了第三个少年身上,“你兄长动手之时,便犯下了抄家灭族的大罪。”
“小人都是受郡王蛊惑,才一时迷了心窍,做出此等滔天罪行!”李吽哪里还绷得住情绪,急忙重重叩首,“还请殿下饶过小的母亲!求求殿下,求求殿下!”
太平凉声问道:“临淄王如何蛊惑你们?”
“他说……天下岂有……岂有……”李吽张口,可武皇的眸光实在是锐利,那气势逼得他张口结舌,连话都说不清楚了。
“说!”太平骤然厉喝。
李吽闭眼急道:“岂有女人当皇帝的道理!”
这话一出,百官们五味杂陈,有这样心思的人不在少数。
“就因为这个?”太平反问。
“不……不止……还有……”李吽继续颤声道,“郡王说……他日他君临天下……便……便许我等封王拜相……”
听见这些话,李隆基哪里还跪得住,当即瘫坐在了地上。
太平对着武皇一拜,“真相已明,还请母皇圣裁。”
“呵呵。”武皇忽然冷笑,苍老的眸子一一扫过众臣,“朕代先帝守护山河,兢兢业业,不敢有一丝懈怠,就怕做得不好,他日无颜在九泉之下面见先帝。”说着,她往前走了一步,语声中多了一丝哀戚,“今时今日,究竟是朕辜负了先帝,还是尔等辜负了先帝?”
众臣汗颜,纷纷低头。
武皇苦笑,“是朕做的不好么?是朕让你们难展抱负了么?是朕让天下百姓饱受战火荼毒了么?就因为朕是女人,你们便阳奉阴违,帮衬这畜生残害亲族,嫁祸公主,你们对得起先帝么?!”最后一句,宛若雷霆震怒,振聋发聩,吓得众臣齐齐叩首。
“陛下息怒。”
“息怒?”武皇嗤笑,“你们让朕如何息怒?朕本不想张扬此等丑事,你们一个两个非逼着朕当殿清算,如今这样的局面你们满意了么?”说罢,武皇指向了李隆基,“这畜生狼子野心,残害宗族罪不可赦!怀英,按律此人该当何罪?”
“斩立决。”狄仁杰答得干脆。
正当此时,李隆基突然笑了起来,笑声凄厉,让人听得心颤。
众人向他投来了目光,只见他疯魔了似的推开了武攸暨站起来,通红的眸光扫过朝堂中的朝臣们,“你们怕什么?只要你们不跪,她一个女人如何能当天子?!都起来!是儿郎的都给本郡王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