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和往常不太一样。除了城管,还有不少其他人,在挨家挨户敲门通知什么。岳方祇把有点儿发抖的白墨送回二楼,自己一面干活儿,一面竖着耳朵留神外头的动静。
果然,有几个人向着他的店门口过来了。
其中一个城管他是认识的,老赵。这人下班时经常过来买豆包儿,说是媳妇儿爱吃。岳方祇和他还算熟悉。
老赵看见岳方祇,把下巴不易察觉地往边儿上一扬。这是提醒岳方祇:自己这回说不上话。
岳方祇在围裙上抹了把面粉,竭力露出一副困惑的样子。
为首的中年男人看着眼生。他趾高气昂地对岳方祇道:“没接到通知么?昨天就短信通知了。”
岳方祇这两天忙得脚打后脑勺,晚上睡觉都半夜了,根本就没留心手机。他想解释一下,结果对方似乎根本也不听他解释,就那么自己把话说下去了。
原来是上头有通知,要搞街道联合整顿。各家各户不得在自己门口占道经营,要把路面留出来,预备着冬天装饰冰景。通知到岳方祇这里,就是告诉他,炉灶和桌子都得搬到店里去。
岳方祇抿了抿嘴。
蒸干粮全是水汽。如果把炉灶弄到屋里去,房子就会变得极其潮湿,库房里的粮食肯定会受潮的。再者说,楼上楼下都是相通的,二楼也会因此变得没法住人。
他试图解释这样不行,但对方完全不听他的,并且态度很不耐烦。
人很快走了,岳方祇摇了摇头,回店里干活儿去了。
完全把炉灶弄到屋里去是不现实的,只能将灶台尽可能往店门口靠。但是这样一来楼上的邻居又要不干了。天气再冷一冷,水蒸汽会在人家的窗户上冻成大冰坨——无论如何都是个招人烦的事儿。
但岳方祇也没怎么把这事儿往心里去。有个老话怎么讲的呢:天塌大家死,过河有矬子。吉祥街上要应付整改的又不知他一户,别人只有比他更闹心的。店在偏街上,冰灯说什么也弄不到他门口来——也不看看这小胡同才多大点儿地方。
整改的事让商户们议论了好几天。不光是对铺面有要求,对早市也夜市也有要求了——经营时间缩短了。原来规定早市八点半散市,夜市五点出市,现在早市七点半就得散市,夜市六点才能出市。别看两头各自只差了一个小时,这里头差得可多了去了——天冷人起得晚,睡得早,小摊主都专等客流量大时好多赚些钱呢。可眼下摊位费涨了,出摊的时间缩短了,经营成本一下子就翻番了。很多摊位一天的利润本来也没几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