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结识李聿,是因为剧组的一次采访。
那年九月,宋双榕怀揣着对名校的无限憧憬,孤身一人来到北华市求学。开学不到两周,被同院的学长挑中,拉进一部大制作的青春励志剧组中,参与前期的剧本修缮工作。
该剧主要讲述了一个孤僻的数学天才,在朋友和家人的温暖下,逐渐敞开心扉、热爱生活的故事。
进组不久后,宋双榕接到了第一个任务,去数学学院采访两位博士生,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便完善人物设定。
北华市的夏季无边无际,进入九月仍是燥热难耐,从南校区步行至校本部,宋双榕被晒得头脑昏沉,额头汗津津的,呼吸都变得滚烫。
数学学院作为北华大学的王牌院校,大楼修得十分气派,门厅前的一排大理石柱蔽日穿云。
宋双榕站在台阶下,正一正衣襟,才走进去。
大厅里没有冷气,但洁净的瓷砖地板和墙壁上一排排的名人画像,使得空气都沉静了。
待呼吸平复,宋双榕拿出手机,看到学长发来的消息,说采访室在十二层。
电梯正下行,他等了十多秒,走进去按楼层键。
上至五楼的时候,电梯停了,门打开,宋双榕先看到了一张不带表情的脸。
出于专业习惯,他默不作声地将对方打量一番。
他穿着印有院徽的白T恤,站得很直,一手拿书,一手垂在身侧。
不像一路上在数学学院碰到的任何人,他不戴眼镜,眉眼冷淡淡的,瞳仁中映着一点梯厢里的光,显得漆黑干净。
踏进电梯前,像是习惯性地抬眼扫视梯厢,和宋双榕对视上时,目光滞了几秒,没有挪开。
等待时间过长,电梯门自动关合,宋双榕用手挡停,微微后退一步让出空位,扬起脸问他:“你不进来吗?”
那人一言不发,垂眼走进电梯,抬起胳膊去按楼层键,指尖快触到面板时,手又收了回去。
“你也去十二层啊?”宋双榕看到他的动作,友好地问。
他只“嗯”了一声,没有要交谈的意思,宋双榕也不说话了,专注地盯着电梯里张贴的学院告示看。
电梯上至第七层时,却忽然听到他问:“你是新生?”
“是,”宋双榕把目光挪到他身上,回答:“不过我是电影学院的。”
“电影学院。”他重复了一遍。
“我来采访。”宋双榕主动说。
他似乎还想再说什么,电梯停在八层,门打开,梯厢内涌入一群学生。
宋双榕朝角落的空位移动,不小心打到他手中的书,小声说了句“不好意思”,垂头去看,手背被书角磕出一块红痕,察觉到他也低下了头,宋双榕把手背到了身后。
电梯上行速度很快,到十二层时,后进来的学生一哄而散,电梯里只留他们两人。
见他没动作,宋双榕率先踏了出去,走出两步后,又转过头,看见那人还站在电梯里,猛地对视上,他的目光也没有避开,坦荡荡的。
宋双榕对他笑了笑,说:“拜拜。”
没等到回复,他也没在意,朝学长说的会议室走去。
1202室,学长已经提前到了,正低头调试设备,宋双榕走过去,忧愁地对他说:“我预感到采访可能有困难。”
“怎么说?”学长问,顺手把一沓采访的稿件递过来,“你一会儿问这些。”
宋双榕一一浏览,大多数是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翻至最后一页,他停下了,不确定地问学长:“情感经历……这些也要问吗?”
学长抬起头说:“当然,天才也会有七情六欲。”
回忆起电梯中那张神情冷淡的脸,宋双榕觉得也不见得,但没再多说。
没多久,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两位博士生一前一后走进来,宋双榕认出后面那个是他在电梯里碰到的人。
双方互相介绍时,宋双榕对他笑了笑,打招呼说好巧,可他却只是语气平淡地说:“我叫李聿。”
和他一起来的人叫张扬,相对活泼许多,采访开始前,他说李聿肯定比剧中男主聪明,有什么问题尽管找他,还说这个采访他拒绝系主任很多次,今天却突然愿意来了。
“是吗,”学长笑着说:“那太荣幸了。”
想到他淡漠的态度,宋双榕从稿件中抬头,发现李聿的视线依旧直白,落在他攥着稿件的手背上——那块红痕还没有消掉。
宋双榕小幅度地摇晃手臂,李聿的目光便追逐他的动作,逗猫一样几番来回,宋双榕没忍住笑出了声,李聿才把视线移到他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