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爱情短片 钱塘路 4490 字 1个月前

元旦之前,宋双榕总算提交了论文初稿,与此同时,也收到了研究所的面试通知。

面试时间在一周后,入选人员需要提前到研究所进行信息确认。宋双榕并不准备参加,他给负责人打了两通电话,想要放弃资格,却一直提示忙线中。

按照通知中的个人信息,宋双榕登陆后台,想找一找有没有取消面试的方法,却意外看到在初试阶段,李聿替他做的简历及作品集。

简历一如李聿的风格,信息严谨且富有条理。在个人荣誉一栏,罗列了自大学起,宋双榕获得的所有奖项,作品集中,则是每一奖项对应的获奖作品。

宋双榕对着屏幕,愣了片刻,他向李聿分享过大学时期的不少事迹,但似乎从来没有自夸过,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收集来的资料。

宋双榕努力不去想李聿在整理作品集时的感受,是觉得无聊、浪费时间、抑或有过一秒钟的赞赏,都已经与他完全无关。

没有过多停留,宋双榕关闭附件信息,但也没找到取消面试的选项,最终只好给负责人发了一则短信,向对方说明意愿。

自毕业影片发布之后,宋双榕其实收到不少橄榄枝,其中不乏业内有名的工作室和经纪公司。

但他与一家南方的公司商谈时,对方提供了几个剧本,宋双榕看过后并不喜欢,也觉得故事内核太空洞,甚至公司已经定下的一位主演,在宋双榕看来只空有热度,毫无演技。

当时与宋双榕面谈的前辈坦言,宋双榕作为新人,其实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且好剧本十分稀少,连名导演都不够分。他劝宋双榕,可以背靠大的平台,慢慢积累经验与名气,总有一天,能够拍自己真正想拍的片子。

他说的宋双榕都明白,也能理解,但最终还是放弃了签约——他已经没什么可以失去的了,不想连最后的热爱,都只能勉强。

元旦那天,宋双榕忽然收到一位同乡的消息,对方礼貌地向他询问近况,又说,自己创作了一部中篇小说,想邀请宋双榕读一读。

能和这位同乡认识,是因为一次创意写作的公开课,两人分到同一小组,拿到的题目与地域文化有关,在交谈中发现,他们童年甚至居住在同一条街上。

这位名叫沈书颜的女孩,在宋双榕看来十分有才华,性格低调,不喜欢与人社交,在宋双榕回复过后,她只简单地发来一份文档,说了谢谢。

当晚,宋双榕打开那本名为《榕树根》的小说,共七万字,他却慢慢翻阅到天亮。

读完最后一段,他从座椅上起身,走到阳台,在北华市充满雾气的清晨,仿佛看到了覆盖整座城市的茂密榕树,也闻到了植物根系破土而出时的湿润味道。

他当即给沈书颜发消息,称赞她的故事,斟酌再三,还是询问她,是否有意愿将这部小说拍成电影。

沈书颜回复得很快,她告诉宋双榕,年后她将随家人移民海外,或许不会再回来,因此才写下这部发生在鲤城的小说,如果宋双榕能把它拍成电影,她十分乐意,并且不会收取任何费用。

两人通了近三小时的话,敲定下许多细节。

即使彻夜未睡,宋双榕仍然振奋,觉得自初秋至深冬,总算发生了一件好事,也几乎能预见,未来的生活将忙碌充实,而距离他彻底放下李聿的那一天,似乎已经不远了。

元旦之后,宋双榕开始着手剧本工作,他原本想找专业的编剧将故事改编,但为了节约成本,最终还是决定自己动手。不过即便如此,经初步估算,制作成本依旧高昂。

这些年,宋双榕省吃俭用,各类赛事奖金、拍广告片的外快攒下不少,不过仍差得远。

面试的前一天下午,宋双榕正在改剧本,忽然接到一通陌生来电,他接起来,对方是研究所的招聘负责人,说看到宋双榕的初试成绩很好,问他为什么要放弃面试。

宋双榕忙得几乎忘了这件事,反应了一下,握紧手机,解释自己毕业后有其他安排,又道了歉,对方表示了理解,并祝他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