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满庭芳 11

萧洄食指曲起轻轻在桌上扣了扣。

“我不同意。”

***

汪长宣一案的细节晏南机已经通过书信明确地说明了, 虽说明天是开堂会审,但那也只是走个流程,谁都知道改变不了结局。

穆同泽带着张从简两人正在思考如何将这个案子公之于众。

汪长宣,哦不, 是汪长林。

汪长林弑兄杀母顶替功名, 入朝为官将近二十载,竟无一人察觉。

这是朝廷的耻辱, 是督察院的失察, 更是吏部、刑部、工部的失职。

皇帝震怒, 百官自危。

这一案,若真认真纠起来牵扯面甚广, 如此让人难做起因居然是因为两个弱不禁风的女子。

不论如何,此案的细节只可朝廷内部知晓,绝不能传出去。

事关朝廷的威严,大兴朝的颜面。三国会盟刚过, 科考在即, 万不可出任何纰漏。

只是此案应当如何写呢?

“这终究是不光彩的,百官被两个女人算计到这种地步, 传出去我们刑部在颜面上始终过不去。”福东林说。

张从简合计着:“只能隐瞒了。”

穆同泽性情耿直, 向来是有什么说什么。“还能让两个女人翻了天不成,你们在犹豫什么, 这种事还要思考?就是算是陛下,也不会允许自己治下出现这种事。”

三人一合计, 最终决定隐瞒这件事。

对外公布时便说:“汪长宣”科举前曾有一发妻, 金榜题名后抛弃妻女, 阳奉阴违地瞒着所有人又另娶了商户之女, 试图谋夺其财产。

汪长宣于京都再成婚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他的老家, 独守空房的妻女得知此事,背着一纸婚书踏上了进京寻夫/父的路。结果被汪长宣提前得知此事,派人将其母女截杀。

为隐瞒罪行,汪长宣又派遣杀手,带着画像和地址杀到清河老家杀了在家中等待消息的老母亲。

只是没曾想,被截杀时,小的没死透,被途径的猎户救下。亲眼目睹母亲被杀害,汪小茜化名碧娘藏身于丽春楼,等待大仇得报那一天——这正是没被翻案之前刑部递上去的案件细节。

如今,不过是加上一个汪绮罗罢了。

汪氏母女不仅深受屠戮七八年,娘家还被“汪长宣”嚯嚯一空。

汪绮罗的杀人动机很好编排,他们可以为大兴百姓编造一个完美的逻辑线。

“……如此,便可以了吧?”福东林道。

张从简下笔迅速,很快一封认罪书便起草完毕。他拿起来吹干笔墨,递给穆同泽和福东林:“两位大人看看还有没有修改的地方。”

穆同泽大致扫了一眼,不住点头:“不错,就是汪绮罗和汪小茜计划复仇这里,还差了点。在百姓眼里,汪小茜就是“汪长宣”的亲生女儿,把笔墨着重放在他们两人那些纠葛上,大众就会率先把目光集中到这里,从而忽略另一部分。”

“到时候还可以将这些事全推到汪小茜身上,最好无人在意“汪长宣”。”

福东林唯上司的命是从:“我同——”

被人打断。

“我不同意。”

正凑在一起商量的刑部三个官声音一顿,穆同泽不满地看过去:“萧三公子,刑部公堂是我等办案的地方,不能容你胡来。今日看在晏大人的份上暂留你在这,让你听得一些机密已是迫不得已,莫要再骚扰我等,否则,休要怪我等不客气了。”

“穆大人要如何对我不客气?”

萧洄先看了眼坐在旁边没说话的晏南机,然后起身走至公案面前。

“诸位大人是在商量如何将案子写进奏折的事情?”

张从简停笔道:“萧公子,这不是你该打听的事情。”

“我不打听,我就说说。”萧洄一边一点一点撕开左手缠着的布一边漫不经心道:“我不同意诸位大人这么写。”

穆同泽拍着桌子道:“这简直是胡闹,我刑部办事还需要你一个毛头小子同不同意?!”

他不住挥袖。

“走走走,赶紧走,别打扰我们办正经事。”

“我说的也是正经事,大人,你们不能这样做。”

穆同泽不耐烦地:“你懂什么?我们办案还能容你置喙不成?”

“萧公子少年脾气,本官不与你计较,来人呐,送客!”

很快便进来两位刑部官兵,“萧公子,走吧。”

在他们碰上萧洄衣袖的瞬间,从方才起便一直没说话的晏南机终于动了:“住手。”

他走过去将萧洄拉至自己身后,神色淡淡。

穆同泽胡子揪在一起:“怎么,晏大人又想管我刑部的事?”

“岂敢。”

穆同泽嘲讽道:“你有何不敢的?”

年仅二十二便官居三品,还深受百姓信赖。自他进入大理寺起,京都何时安生过?

这天底下,就没有他晏南机不敢管的事。

“穆大人说笑,西川并无此意。”晏南机左手背到身后,靠着感觉抓上萧洄的手,轻轻捏了捏,示意他别冲动。

萧洄被捏得心都跟着咯噔了下。

“只是,萧洄说得并非没有道理。汪长宣一案,穆大人应当再思而行。”

穆同泽盯着他,暗自咬牙,额上的皱纹动了动。

又是这样。

总是这样。

明明只是个三品官,明明没说什么恶狠狠威胁的话,但对方总是有能力让你胆怯。

穆同泽在官场浸淫多年还从没怵过谁,即使是内阁、督察院他都敢指着鼻子骂回去,唯有晏南机是个例外。

朝堂里没有不忌惮晏南机的。无他,实在是背景势力太大了。若真细算起来,半个朝堂都能跟他算上关系。

这样一个可怕的人偏偏又简在帝心。

张从简看向穆同泽:“大人,这……”

穆同泽伸手拦住他,没让他继续说。

“晏大人,晏世子,本官自认为如此做法没什么问题,本官是在维护朝廷的颜面,是在维护皇上的颜面!”穆同泽看向被他护在身后的萧洄,又重新看向他:“亦是在维护你内阁里那位老师的颜面!”

大兴朝虽然国土面积广袤,但人口并不多。他们的科考也不像寻常的古代一般,要依次经过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在这个朝代,要科考只需达到两个条件:

一、非奴籍。

二、能拿到省级书院颁发的“准许科考”证明。

按照上一年进士及第的分布比例分配,每个省每次科考只能颁发固定数量的“准许科考”证明。

有了这个证明,学子们可直接赴京都赶考。此次考试称之为科考。

通过此次考试的学子统一称为进士,不分排名地送往金銮殿,由皇帝亲自考验,并且选出状元、榜眼、探花。剩余的人,再交由内阁商量出名次。此次考试称之为题名。

当年科考,萧怀民是主考官。

那年进士若干,全都可以说是他的学生。

萧洄和晏南机一个是萧怀民的亲儿子,一个是萧怀民的关门弟子,全都关系匪浅。穆同泽看着他们,眼神嘲讽:“我这么做可不全然是为了我们刑部哟。”

“而且,这个案子,您的恩师未必不会同意我们。”

“多谢大人如此替恩师着想,但是不必了。”晏南机说:“刑部只需要做好自己该做的,若不行,我大理寺不介意帮个小忙。”

说完,他转身拉着萧洄离去。刑部官员伸手欲拦,晏南机一眼望过去。

平静的眼里冰凉一片。

他就这样拉着人大摇大摆地从刑部衙门出去了。

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