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定风波 09

凤鸣村、凤鹤村等村落孩童走丢一案于昨日在大理寺进行公开会审, 开堂当日,公堂门口围满了百姓 ,两侧衙役严肃地将廷杖交叉挡在面前,人为地将这些百姓隔开。

因为一些原因, 孩童走丢一案并没有公之于众, 民间知道这事儿的并不多,围在外面的百姓也并不清楚开堂审理的案子具体内容是什么, 他们只是听说大理寺开放旁听, 都是奔着晏南机的名头来的。

晏南机在京都人的心中跟神明无所差别, 几乎每个人都想亲眼见证一次。但大理寺公开会审的次数并不频繁,一旦开放了, 堵在外头的人必定会很多。

萧洄听说此事后,觉得自己昨天没跟萧怀民去的决定是正确的。

他找人去西园拿了请柬,然后将这些东西托付给速达物流的跑腿小哥们。不消一个上午的时间,名单上的大部分人都收到了。剩下的小部分人不在京都, 像清河、随州这种离得近的隔壁县, 萧洄也托人送去了,其余的, 譬如远在金陵的萧家本家、姬家、秦家等, 早在一月前便递了消息出去。

算算日子,他们也应当快到了。

初八那天, 晏南机依旧没让人通知他去大理寺上值,估计是真打算让他在家帮忙办完寿宴再回去。

那可再好不过了。

这天, 他刚帮秦氏布置完院内的格局, 就听见下人来报, 说是秦家和萧家还有姬家的人马上就要到京都了。

此刻距离城门仅有几公里的路程, 秦隅特地派了人提前来通知。

“快要到了么?”萧洄放下手中的东西, 对秦氏和王芷烟道:“娘,大嫂,我到城门接一下外祖他们。”

“去吧,路上小心,别光顾着跟你表哥他们玩耍,早点回来。”

萧洄点头:“我知道的,娘。”

秦家打金陵来,应当从南门入城,距离萧家并不是太远。萧洄坐上白马香车,通知季风尽量走得快点。好在下午人不是很多,马车行驶在路上倒也算宽敞,基本上畅通无阻。

灵彦坐在一边哼着歌,兴奋到就是路边的狗都要被他踹起来跳舞的程度。萧洄掀眸看了他一眼,“我外祖家来人,你作甚这么高兴?”

“公子您不也挺高兴的么?”

“公子高兴,灵彦就高兴。”

萧洄被他说笑了,骂了一句:“油嘴滑舌。”

秦家毕竟是他们待了整整六年的地方,萧洄又几乎失去了十岁之前的记忆,所以在金陵的六年就相当于少年童年时期的全部。

***

今天不是什么特殊日子,也不逢赶集,南门只开了一扇,城门外的生意也有点萧条。最近天气有变热的趋势,特别是下午,被太阳长时间照着,多在外面套一件衣服都浑身冒汗。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最近京郊外的凉茶铺生意倒是好了不少。

“刘”字号凉茶铺位于最边儿上,是行人踏上这条进京之路后遇到的第一家凉茶铺。此刻幡旗顺着风轻轻摇曳着,棚内人不多,都是进来歇脚纳凉的。店老板躺在旧质的摇椅上浅寐,耳边充斥着茶客们剥花生喝茶谈论八卦的声音。

“你们听说前段时间唐家庄走丢了好几个小孩的事儿没?”

“唐家庄?就离咱这儿几里地的那个唐家庄?这个我倒是听说过,不是说大山里闹鬼,鬼把孩子们抓走了吗?”

“大白天的闹什么鬼。”抛出这个话题的汉子摇了摇头,神秘兮兮道:“这其实是一起蓄谋已久的人口拐卖!不仅唐家庄,城西的凤鸣村、凤鹤村,还有城北的好几个村子,都有孩童失踪。”

“这么多孩子一块没了?谁跟你说的这事啊,靠谱不?”

“你怎么知道是人口拐卖?”

“嗐,我也是昨日进城赶集的时候听客栈老板说的。”那人砍了点柴去卖,结账的时候听人说了一嘴,“你们不知道吧,这次那些孩子之所以失踪,都跟那群天杀的异族人有关,是他们把那些孩子运出去卖了!这些都是晏大人亲自审出来的,听说会审那日,门口聚了好多人,专门为睹青天破案的风采,可惜了,咱们这些人是永远都看不到的。”

“那那些被卖出去的孩子怎么办,回不来了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也太惨无人道了,稚子何其无辜。

“不知道。”那人又摇摇头,“我听他们那意思是,晏大人会将此事如实上报朝廷,至于接下来要怎么做,还得看皇上的意思。”

说话间,一白衣书生背着背篓走进茶棚,他身量很高,才一踏进来就将日头给挡住了,高大的影子打在脸上,惊醒了浅寐的茶铺老板,他疑惑地睁眼,看到面前站着一文弱书生,正用袖子揩着额上细细密密的汗。

“要点什么?”店老板起身。

书生长得非常好看,看面相应当是那种富贵人家才能养得起的。但又联系到身上那身洗得发白的旧袍,似乎又不像是那么回事。

“一壶凉茶就好。”

书生找了个位置坐下,正巧坐在那群吃花生聊天的农夫旁边。

他将背篓放在脚边,拿出一方浅灰色的手帕继续擦脸上冒出的汗。

农夫们注意到身边这个白白净净的小公子,瞧见他一身的书卷气息,笑着开口寒暄:“外面挺热的吧,你是今年要参加科考的学子?这么早就来了?从哪个地儿来的啊?”

书生抿唇微笑,似有些腼腆。

“小生从涪陵郡来。”

“西南边地,可够远的啊。”茶铺老板端着一壶茶走过来,目光从他文弱的身板上扫过:“走了多久,如何来的?”

书生笑着道:“有车坐车,无车步行,走一路看一路,待到京都,已看遍大半个大兴。”

“果然是读书人,说话都跟咱们不一样。”汉子们调侃道。

“请各位莫要折煞某。”书生对老板道了声谢,而后立刻倒了杯茶,一连喝下三杯后,气色才稍缓。

他似乎已经渴了很久了,但即便是这样也没有鲸吸牛饮,动作斯斯文文的,跟他们这些五大三粗的汉子确实不同。

“距离科考可还有阵子,小哥来得挺早啊。”

科考在九月,可如今却也不过刚刚五月初,一般来说,最早来京都的学子们也不过只提前了两个月。

“嗯,来京都有点事要处理。”书生笑着道,他想起之前听到的只言片语,拱手道:“各位老伯,方才进来时听你们在说晏大人,这个‘晏大人’是大理寺的那位晏大人吗?”

汉子们笑了,“对啊,京都城可就一个晏大人!不是他还有谁?”

至于晏之棋,众人一般都称呼他为小晏大人。

“那你们刚刚是在说大理寺最近破的案子?”

“是啊。晏大人前两天刚破了一个儿童拐卖案,再过不久,我相信全京都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情了吧。”

书生点点头,又问:“再请教一下各位老伯,不知你们是否知道‘萧洄’?”

“哈哈哈,小哥你真是说笑了,身为京都人,但凡知道晏大人的,怎么会不知道萧洄。北晏南萧嘛!”

“是啊是啊,阁老家的幼子,从小就名满天下,就连我屋里那口子都知道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