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怀瑾随着人群侧身,看到杂货铺里身穿粗布短打的青年,也跟着官吏一起离开。
等官吏离开后,云怀瑾听到有人小声的议论着。
原来是杂货铺遭了贼,那被抓的少年,是偷窃的小偷。
人群渐渐散去,云怀瑾进了杂货铺,徐老栓熟门熟路的把马车赶去铺子后院。
南城的杂货铺客流量比起北城,确实算多。但比起其他铺子来,人也没多少。
铺子里除了掌柜张一金外,只有一个伙计。那伙计刚刚随着官吏离开,这会铺子里只有张一金在。
云怀瑾刚进铺子,张一金就从柜台后面抬起头,认出了人来。
“东家?”
张一金动作迅速的打开小木门,从柜台里走出来。
他身量颇高,八尺有余,体格健壮,脸型微方,眉毛浓密耳门稍宽。长相与张木桥亦有七八分的相似,比张二银还要像他父亲。
对于云怀瑾的到来,张一金是一点也没想到,但也没有过于惊讶。
昨天晚上二弟过来带了新奇吃食给他,说是东家给他们爹的,又说东家去了北城的杂货铺,还说觉得东家变了很多。
那时张一金是没办法想象二弟口中说的,东家变了很多,到底是怎么个变法。
他对眼前的这位东家认知,还停留在一个月之前。
那时候正处于秋收农忙之际,那天他回去送账本,正好看到东家在训斥他爹。
庄户人家平日里一日只吃两顿饭,早晚各一顿。只有那不差钱的,一日才吃三顿,在早晚中间多一顿点心。
但每逢夏收秋收时节,因体力劳动过大,只要不是穷的揭不开锅,那都是想着法的吃三顿饭。
不然人肯定扛不住。
庄子里的小厮丫鬟还有长工,平日也是吃两顿饭。但长工在夏收秋收的时节,要跟着佃户一起去抢收的。
庄子里有没佃出去的地,那些地平日都是他们在照料。
所以这次秋收,长工们自然也与以往一样,一日吃三顿。
但这次秋收,东家没有多给钱给厨房采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厨房没银钱花销,就只能在伙食上克扣些。
因此这次秋收说好听是一天三顿,但顿顿都没个干的,吃了和没吃也没两样。
长工们有不少累的趴在地头不能动,他爹实在担心人给累坏饿坏,便让厨房做了顿干的。
这事被东家知道后,所有的长工,还有厨房做饭的,以及他爹,都被东家骂了狗血淋头。
他爹的月银还被扣了一月,说是补贴那一顿饭的钱。
对于这样的主家,张一金也没办法,只能忍着受着。他们一家与那些受雇的长工,虽不是死契,可也是签了二十年的身契。
若是主家不主动放人,他们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在契内的时间里离开的。
张一金跟在东家身后,听到对方温和的问他刚刚铺子里发生的偷窃之事,心里暗暗肯定了二弟的说法。
东家真的变了很多。
以前的东家根本不可能出庄子,更不可能如此温和的同他们这些下人长工说话。
不是斥责打骂,就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张一金怕自己回话慢了,再惹人不快。迅速的收了思绪,如实道:“回东家的话,那少年名唤沈二蛋,是铜锣巷沈家的老二。
糖和点心那些金贵的没偷,拿了一斤多的米。人没出去,就被发现了,铺子里并无损失。”
张一金说起沈二蛋,心里也唏嘘不已。
这少年也是个苦命人。兄长兵役期间断了一条腿,去年年中被送了回来。
家中还有四个弟妹,与常年卧床的老父。母亲在五年前生下幼女后离世了。
许是家里揭不开锅,所以沈二蛋才来偷窃的罢。
不过不管到底是因为什么,偷东西总归是不对。且偷的还是他主家的铺子,不是他自己私人的东西,不报官都不行。
他虽对沈二蛋有些同情可怜,但他们这样的人,有这种东西只会害苦自己,旁的也没多大用。
只希望沈二蛋这孩子经这一遭,以后能走向正途,莫要一条道走到黑了。
云怀瑾没再多问此事,而是仔细的打量起铺子。
南城的铺子比北城的铺子还要大一些,也是两层高带个小院子。
一楼的货架摆的满满当当,比起北城的空旷,显得杂乱许多。
他一路走,就问了张一金一路的货物价格。
米面糖油这些与专门的铺子差不多一个价,杂货铺里买的好处就是不用多跑,别的也没其他。
做的都是周围人的生意,若不是背靠着云庄,米面粮食这些不需要额外购买,省不少货钱,铺子早关门了。
其他的一些针头线脑的,也是主打一个薄利多销。
南城杂货铺的点心倒是卖的比铺子里的便宜些,张一金说这些点心都是在北城那边的杂货铺放了一阵,没卖出去的。
就都运来南城这边,降价去卖。
别说买的人还不少,反正都能吃,又没坏。虽说口味没刚出炉的那么好,但他便宜啊。
舍不得买贵价的新鲜点心的人,就爱来南城的杂货铺里买降价处理的。
云怀瑾闻言,只觉得一个敢卖一个敢吃。
他很想说别卖这些点心了,不然人吃出问题来,可怎么办?
正想着,就见一背着箩筐,身着褐色短打,腿绑布条,脚穿一双破草鞋的老者进了杂货铺。
那箩筐里趴着个小娃娃,看不出几岁,个头小小的,人也瘦的很。
“掌柜的,我想买一包点心。”
老人家只跨一步进了铺子,脚后跟贴着门槛,不敢往里多走。
他有些局促,尤其是在看到穿着锦衣的云怀瑾后,连头也不敢多抬。
怕冲撞了贵人,说话都磕巴起来,“听村,村里人说,这铺,铺子有便宜,点心卖。这,会还有不?”
张一金先是和云怀瑾告罪一声,随后走到摆放点心的货架前,问老人家要哪种。
“点心还有,有十文的,十五文的,还有十七文的,二十文的。老人家要哪一种?”
听到点心还有,老者苦巴巴的脸上总算有了点笑容,他连忙道:“就要十文的。”
张一金拿点心的时候,云怀瑾看到那老人家在破旧的打满补丁的衣服里掏了好久,才掏出一个灰色的布包。
打开布包后,粗糙微抖的手从里面小心的捏出十枚铜钱。
那灰布包里就还剩下三枚。
老人家小心的把布包里剩下的三枚铜钱包好后,重新塞到袖子暗袋里。又数了两遍手里的铜钱,这才给张一金递过去。
接了铜钱,张一金把点心递给对方,语气颇为严肃,“这十文钱的点心放不了几日,最好在三日内吃完,不然后面再吃轻则闹肚子,重则丢命。可千万别省,放过了时间又舍不得扔啊。”
老人家接了点心,这些他都从村子里买过这家杂货铺点心的人那听说了,心里清楚这事。
没被话里的意思吓到,倒是被张一金严肃的模样吓到。老人家有些不敢和他讲话,拘谨的只点头唉几声应话。
张一金也看出人受了吓,便与那箩筐里趴着的小娃娃对视上,笑着说:“你家这娃娃长得好,精神着呢。”
听到贵人夸自己家的孩子,老人家又惶恐又高兴,前头的害怕散了大半,抱着点心的手都不自觉的收紧,“谢,谢贵人的话。”
张一金摆摆手,知道老人家的局促,也不再多说什么。
离开铺子后,老人家把点心给身后的小娃娃,笑呵呵的说:“乖孙啊,看爷爷买啥啦。这可好吃啦,比麦芽糖糖水还好吃。你先收着,回去和哥哥姐姐们分着一起吃。”
小娃娃没吃过点心,但他知道麦芽糖糖水的味道。是货郎来村子里,爷爷买了一小块,化了水后给他还有哥哥姐姐们喝了。
他只喝过一次,但他一直都能记得那甜甜的味道。哥哥姐姐疼他,还给他多喝了两口呢,可好喝啦!
爷爷说这比麦芽糖糖水还好,那一定很好吃很好吃。
小娃娃把点心抱在怀里,咧着嘴露出小米牙笑着。
“爷爷也吃,奶奶也吃,爹爹,阿父都吃。”
好吃的东西,要全家一起吃!
头发花白的老人家听着小孙子的话,心里一片温热,“唉,好,都吃都吃。”
云怀瑾目送着祖孙二人离去,他虽没听到祖孙二人后面的谈话,但他也从老人家掏钱的动作,拘谨无措的模样里,感受到了许多。
他心中有些酸胀,南城杂货铺的点心,于他们而言,并不是简单的“敢买”。
云怀瑾不准备再和张一金说不卖这些快过期,或是已经过期点心的事。
他实在是说不出口。
好在卖的时候,张一金也都有提醒对方不能再久放,就算是给食客生命安全多上一层保障了吧。
南城杂货铺的二楼也一样是没开放,云怀瑾上去溜达一圈就下来了。
他在杂货铺里呆了一个时辰,发现这边做的生意,客户群体主要是中下层的普通百姓。
两者没有哪个多些哪个少些,差不多一样。
偶尔也有几个跟着货船来的外地伙计,穿着能看出来拮据,都是想着买些便宜的土仪。
只是云庄的这个杂货铺里能称之为土仪的还真没有,这些人只能叹口气离开。
云怀瑾在遇到第三个跟着商船来的外地伙计后,脑袋里灵光一闪。
……
按理说有码头的县城,发展的都会很不错。偏偏丰水县是个例外,在众多有码头的县城里,它最默默无闻。
发展的甚至可以说是差,但好在一直也没有什么大灾大难发生。
作为一座码头中转站的县城,丰水县因发展过差,并没有能打出名气的土仪。
倒是隔壁固华县有个状元糕,是个家喻户晓土仪。
固华县曾出过状元郎,据说是进京赶考前,就爱吃一家糕点铺子的糯米糕。
高中状元后,回乡祭祖时,也不忘再买些来尝尝,可见对其喜爱。
那家糕点铺子此后也将原来的糯米糕,改名叫状元糕,卖的越来越红火。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然成了固华县的特色土仪。
丰水县虽没有固华县状元糕这样打出名气,连周边县城都有所耳闻的土仪。但当地的各类晒干山货,以及山楂酒,都是拿得出手的。
只是山货一般有山的地区都有,丰水县的山还都是小山,没大山。山楂酒嘛,其他地方也有。
这些只是在丰水县里面,比较有名气受欢迎罢了。
出了丰水县,还有更好的,但丰水县的最便宜。
因此商船停靠后,会有不少的伙计来丰水县买晒干的山货,以及山楂酒。
南城杂货铺的收入,也靠这部分人撑着些。
土仪,也就是土特产。
丰水县如今没有个不可替代的或者说是声名远播的特产。
他是不是可以弄个出来?
当然,他不会直接就说是丰水县特产,但他可以说是云庄特产。
要让一样产品成为土特产,味道自然是不能差的。其次也需要有稍微长一点的保存时间,不然都带不出去。
云怀瑾第一想法是做水果罐头。
做罐头的时候,他可以加些灵泉水。这样一来,罐头的口感定是比普通的水果罐头要更好的。
糖本身也带防腐功效,罐子口用泥封好,天气冷些的话,放一月是可以的,天热就说不准了。
但是糖是个金贵物,价格可不便宜。水果亦不便宜,要想做水果罐头,肯定走不了薄利多销的路。
而且本金有限,他手里这点钱,还不够定制装水果的罐子呢。更别提还要买糖,买果子。
而且,南城杂货铺这边的受众群体也买不起水果罐头。
大雍要说吃食最便宜的,就是黄豆了。
黄豆……
他可以做豆浆啊!
豆浆自然是没办法带,可是豆浆粉可以啊。前世他买过豆浆粉,因为好奇怎么做的,去网上搜过。
步骤很简单,挑选好黄豆,泡水,炒干水分后磨粉就成。若是想要粉细腻些,再过筛一两遍就可以。
他还跟着视频做过五谷豆浆,过筛后加糖,味道还行。
这成本低,做法简单,原料更多,压根不用愁。
浸泡的这一步,他可以加些灵泉水进去,与没加灵泉水的对比看看味道有没有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