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白露在河北待了三天,其中有一天时间都花在路上奔波。作家回县城的老家过年,祁白露下了高铁又转短途火车,最后乘上了到县里的大巴。一月下旬正是极冷的时候,他一向怕冷,所以裹着长到膝盖的羽绒服,为了避免被人认出来,又戴了一副黑框眼镜,几乎没摘下羽绒服的帽子,可能因为伪装得好,一路上没有人认出他,除了看过他身份证的铁路工作人员。
北方的冬天几乎都一个样子,从凝着雾水的玻璃窗看出去,在僵冷的苍白色的天与地间,大片大片荒芜的田野连绵不绝,仿佛外面的世界从来没有移动过,窗子上挂着的是一副永恒冰冻的画。
祁白露的睡眠一向不好,但奇怪的是,这一次在绿皮火车上睡足了两个小时。自然醒来的时候是晚上十一点,车厢一片漆黑,只有斜对床上的人在玩手机,照出一小片冷光。他掀开床头薄薄的绿绒窗帘看,平原千里,霜雪弥望,半空中还有细小的雪花飘着,时不时地撞上来贴着玻璃融化。
四下里一片寂静,只有旅人们轻轻的鼾声和咳嗽声,祁白露将脸贴着枕头,在半睡半醒间想起,这是他退学之后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出远门,平时要么有助理、经纪人跟着,要么就是跟郑昆玉在一起。在这样的夜晚,那些纷纷扰扰的人和事好像一下子淡去了,淡得就像窗外的雪花,一片接着一片消融。
到地方的时候,作家开车过来接人,他说虽然有不少人打过电话,但还是第一次有人为了角色专门跑来。作家对祁白露有些好奇,以为对方是想给自己留下一个好印象,让自己帮忙向片方说情,但两天相处下来之后却发现不是这样。祁白露没有主动问任何事,角色也很少提,只是跟着作家在这片土地上闲逛。
他们去爬山,回来时经过一片田野,作家说自己年轻时就在那割过麦子,祁白露问他要下去看看吗,于是两个人把车停在路旁,站在田埂上抽烟。身后的马路有汽车飞驰而过,两个人默不作声地站了一会儿,也就回去了。
作家问他为什么想演潘小匀,祁白露说潘小匀是一个说谎的人。作家耐心地听他继续说,祁白露说得比较和缓,显然是经过了一番深思重虑,他说:“表演可能跟写作一样,有时候不得不是私人的,但我不并想把私人的那部分展示出来,至少当我展示出来的时候,观众不应该知道那个部分是我。有的人会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个谎言,表演等同于说谎。”
这话有些难懂,但作家听明白了,他问祁白露自己也是一个说谎的人吗,祁白露顿了一下,平静地说:“我的职业和生活都是一个谎言。”
或者说,在祁白露的心里,这个行业就建立在无数的谎言之上。他们差不多只聊了这些,然后作家的妻子就走出来叫他们吃饭。祁白露返程的时候,作家送他去车站,两个人都没提电影的事,和和气气地告了别。
郑昆玉没有过问祁白露去河北的事情,但他还是在天气放晴的这一天开车到了临湖别墅,郑昆玉没有进门,就在车里等着人。他是来接祁白露去试镜《泉水凶猛》的,经纪人跟着祁白露出来,两个人一上车,经纪人就拿着试镜通知跟祁白露对这次行程的细节。
车开得稳且快,一路上基本只有程文辉在说话,他们还不知道试镜要表演哪一段,于是程文辉问祁白露要不要再看看剧本,多熟悉一下角色,祁白露说不用。他们很快到了电影筹备组在的酒店,祁白露低头收拾膝盖上摆得乱七八糟的剧本大纲,一抬头郑昆玉已经下了车,径直走过来拉他这边的车门。
车门大开,祁白露走下车,绕过郑昆玉的目光站在一旁,郑昆玉在他身后不轻不重地关上门,拿起汽车钥匙随手一按,祁白露没有看他,而是等郑昆玉先走了自己才跟上去。程文辉落在最后,眼睛在他们两人之间转了转,虽然这幅情景看上去不乐观,但他觉得郑昆玉至少还是在乎祁白露的,不然为什么专门跑一趟来陪他试镜。
等会员电梯的时候,他们正好碰上了下来的蔡桐越和蔡桐越的经纪人,电梯门一开,两拨人面面相觑,倒是蔡桐越的经纪人和程文辉先反应过来,该打招呼的打招呼,该问好的问好,然后一进一出,各走各路,蔡桐越出去时还瞥了眼祁白露的额头,看到那个疤很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