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蓝田日暖

桃花无数 fiveseven 3175 字 2个月前

两年前,于西安蓝田县取景拍摄的《午后的少年》在国内电影史上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当时没有人会想到这部仅仅拍了40多天,成本只有三百万,导演、主角演员都是处女秀的小众文艺片,会收回千万票房并获得观众的喜欢,电影不仅在平遥国际电影展首映,获得了费穆荣誉最佳影片,更在国外B类电影节上爆冷拿到了最佳导演。

后来导演薛放接受采访,也称自己完全没想到电影这么成功,他半开玩笑地说大家可能都是冲着祁白露去的。因为祁白露塑造的初恋高中生像《情书》里的柏原崇一样经典。记者问他当时怎么会选中了祁白露做男主,薛放坦诚地说,他们北电、中戏都去过了,面试了几百个表演系在校生,还面试了一些素人。当时祁白露即将读大二,听说电影只在暑假拍,看了一遍剧本就去试镜,录了视频没有交流就走了,一开始薛放觉得祁白露太过漂亮,但试镜的片段看来看去,最后还是敲定了他。

那时的祁白露虽然也好看,但还没有完全长开,像一棵刚准备抽芽的春天的树,因为早年营养不良,外形有些消瘦,正好符合剧本里的小镇青年的形象。

现在的祁白露回忆那段拍摄的日子,还是印象非常深刻,毕竟是第一次拍电影,走位都是导演手把手教的。薛放虽然是第一次拍长片,但之前有过不少拍摄纪录片、短片的经验,对待组里的演员也还算和气,因此拍摄的日子并不难熬。

甚至就在那时认识了郑昆玉,也不觉得是多么坏的事。电影是从六月下旬开始拍的,学校要七月初才放假,于是祁白露提前请了假去西安。女主沈沫是跟他同级的同学,他们一起订了票坐火车去,两个人什么都不懂,只会一点理论的皮毛,拍了十几天才慢慢走上正轨。快到月底的时候,薛放告诉他们监制的朋友顺路来探班,可能要一起出去吃个饭,叫他们不用在意,祁白露也就真的没放在心上。

薛放强调说“可能”,因为那位大人物可能没时间,说不定坐一坐就走了。

那天天气很热,沈沫因为生理期不舒服在宾馆休息,剧组就单独拍祁白露的戏份,祁白露在太阳底下站了很久,一遍一遍地拍跟父母吵架之后的哭戏,根本没有注意监视器那边来了几个人。他热得快要中暑了,身上的白色校服T恤完全被汗浸湿,低头看一看,颈窝和锁骨那里也都是汗珠。祁白露的脸被太阳晒得通红,眼睛也哭得通红,当时他初出茅庐、籍籍无名,没有经纪人更没有助理,导演说“卡”,他就走到紫叶李树下休息,捡起小凳子上的运动水杯坐下喝水。

拍摄现场忙成一团,忙着准备下一场的轨道,每个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没有人上来搭理他。紫叶李春天时会开粉粉白白的小花,现在只剩下茂盛的叶子在枝头密密匝匝地舒展,祁白露坐在树荫底下,一边拿着化妆师分给他的小圆扇子扇风,一边低头看膝盖上的剧本。那种很廉价的塑料小蓝扇,上面印着当地旅游景点的宣传广告,扇起来根本没有多少风,祁白露又是长发,鬓发早就变得湿漉漉,这一下热得更加难受。

他把高中校服的T恤领子更敞开了一点,扇了一会儿就停下不动了,因为好像有人一直在看他,祁白露抬头侧过半边身体,就在这时看到了坐在监视器后面的郑昆玉。

是完全不认识的人,似乎刚才拍摄的时候就坐在那里。祁白露手里的小蓝扇子慢慢落下去,他慢慢坐直了身体,于是被小圆扇挡住的半边脸,也完整地呈现在了郑昆玉面前,先是额头,然后是一双盈盈的眉眼,最后是鼻梁、嘴唇、脖颈。

郑昆玉远远地望着他,目光中有一种幽深的专注,制片主任在郑昆玉耳边笑着说了些什么,过了一会儿,旁边的导演站起来招呼祁白露过去。

祁白露永远不会知道的是,制片主任在郑昆玉旁边说:“漂亮的吧,才19岁,电影学院的,第一次出来拍戏。几百个学生千挑万选,挑了这一个。”他的语气有那么一点故弄玄虚,仿佛是在给拍卖的宝藏揭幕,制片主任故意顿了一下,又加重了语气道:“名字叫——祁白露。”

因为郑昆玉晚上就要回北京,到了下午主创团队做饭局,制片主任很有眼力劲地把祁白露安排在了郑昆玉的座位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