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玄都大阵

诓世 大咩哥 5310 字 2个月前

白玉京的怪象果真是因为天人师悟道引发?

若有人开有灵眼, 能看见白玉京灵气形成的龙脉被打破, 形成混沌旋涡。这漩涡的源头来自地底三十三丈, 一座庞大地宫。

地宫方正,立四象, 与环状玉城交映,形成天圆地方之格局。

而这地宫入口,正是在那琅嬛阁下。

地宫暝暝,立有三百三十三盏千叶千莲琉璃灯, 九十九名雪衣弟子行走其中,神色匆匆。

这群弟子皆来自清壶殿。

清壶殿主授符篆、法阵, 入殿弟子在踏入修行之路前,先学《九章算术》与各色算经, 直到能独立拆解及整合七品法阵后, 才会传授慈航正法。

他们身前设有檀木桌案,上置尺规书本笔墨纸砚等物,左角漆架悬有一个铜罄。九十九张案几按阳爻、阴爻,排布成“乾、震、坎、艮、坤、巽、离、兑”八卦之形。诸人皆挥毫蘸墨, 伏笔疾书,纸张在案几上堆叠如山, 不留神间手肘一碰, 便如雪崩一般纷扬于地。

不时,有人蹑脚走过, 将地上废纸悄然收走。

若被寻常人瞧见,会觉得那些纸张上鬼画符似的乱一团。只有了解阵法、符篆及算术之人才能看出, 这群清壶殿弟子是在演算推导一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宏大阵法。

不时有弟子演算完一节,取下漆架上的小锤,击铜罄一声。便有墨涛跃纸而出,化为燕雀凌空飞去,落入地宫中央一女子怀中文卷。

杨素盘腿悬于半空,如坐无形水浪之间,时浮时沉。素色缫衣,发挽圆髻,插有两支素面无纹的银簪。眉不画黛,颊不实脂,颜色苍白而寡淡。

如众清壶殿弟子一般,她怀抱有纸笔,着有笔墨的纸卷从半空垂下,宛如雪绦逶迤,在地上铺成厚厚一叠。

若有人仔细观察,会发现那纸卷中的字迹如活物,来去灵动,好似斑斓锦鲤在清河中嬉戏游玩。

杨素耳夹一支写秃的毛笔,嘴里亦咬着一支,蹙眉冷颜,一手握轴,一手疾书。笔尖一沉,没入纸卷,再提笔时,异象顿生。

时而长出扶桑古木,时而飞出青莲金灯,时而扬起大风瀑雪,时而洒下落英缤纷。

诸般种种皆落入地宫中央茫茫气旋之中,非明非暗,无形无体,宛如天地未开时的混沌之景。

但随着神妙符篆化成的花瓣、飞鸟、鱼虫等落入,混沌渐渐膨胀,直至濒临极限,有鼓盈欲裂之态。

杨素看准时机,抽出口中衔着的秃笔掷出,落入气旋中央。

仿佛盘古开天辟地时的一斧,清气上升,浊气下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转瞬之间,混沌气旋化为满天星斗,霄河璀璨,仿佛将九天星河摄入这地宫之中。

杨素埋头,手越疾,字越狂,颊边飞起一抹病态潮红,有血丝自唇畔溢出。笔墨不断,就着验算完成后落下的最后一捺划出,悬臂转腕,绘出一圆。

漫天星斗随那笔锋牵引,分成两片,一片聚拢成圆,另一片成无眼玉勾,空去的位置由淡淡云气汇入补全。

若这时有飞鸟掠过,俯而观之,会骇然发现,一片由星河化成的阴阳鱼,在地宫中央缓缓旋转,清圣而璀璨。

一口浊气从杨素胸中舒出,身形晃了晃,好歹没从半空跌落,无休无止的推演耗竭了她的心神。

憔悴面容抬起,细细欣赏眼前恢弘美丽的阵法。

眼中既有完成伟大作品的骄傲,又有抹不开的痛惜。

因为此阵乃是陆念慈布置的一场大局核心,那一句局名为“扫尘局”。

——诸佛众道已作古,不见天海共一流,扫却众生万般念,世间再无李红尘。

当嫏嬛地宫被人打开,发现此处遗留的玄都大阵残片,陆念慈欣喜若狂,跌坐在这尘埃蛛网间放声狂笑,心心念念诛杀李红尘的计划,因为这道上古阵法的现世,有了得以实现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