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连忙将他们两人扶了起来。
蒋书阅关心道:“你们通关了吗?有拿到斧头吗?”
洪漾完全是茫然的。
叶随一怔:“通关的标志是一把斧头?那没有,我走完整段路就被扔出来了。”
窦校长说:“之前你们通关的那两本书里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文字提示。”
通关了就是通关了,书本并不会提示他们“新阅读者”需要从头开始。
大家陷入深思。
所以,叶随他们完成了书中剧情,却没有拿到通关道具?这是为什么?
叶随说,他和洪漾进入《刺猬》之后,洪漾就消失了。
一开始他以为两人只是简单地被打散了,后来才知道并不是这样。
这本书的剧情模式很简单,他的初始地点是在一个房间里,他必须找到正确的方向,打开一扇扇门,不停往前走。
每个房间的形状不太一样,情况也不太一样。有的房间里一个人都没,有的房间里有一个小洪漾,洪漾并不记得他。
至于怎么选择前进的方向——
无人的房间里,各个方向都会出现门,但只有文字提示框出现在空中,警告玩家不准碰这里的东西的方向,才是正确方向,玩家必须要忽视警告,当然会有死亡机关出现,但只要足够敏捷就能够躲过去;
有小洪漾的房间里,根据房间内的线索猜想小洪漾现在想做什么,想出两到三个选择问他,小洪漾会给出答案。但他给出的答案全都是错误的,会让他自己受伤,必须选择他没有选择的选项,才会开启前进的大门。
总而言之,叶随就靠摸索出来的这套方法一路前行,最后发现这无数个奇形怪状的房间连接在一起,组成的是一个人体。
此刻,洪漾非常懵逼地望着他。
叶随叹气:“那个人体应该就是你。我找到了一颗正在跳动的心脏,然后就被扔出来了。”
——所以这明明白白就是完成剧情了啊,怎么会没斧头呢!
大家不理解了。
窦校长将《刺猬》合上,视线落在了这本书的封面上。
这本书最开始是高瞻远搬过来的,封面上有着他写下的一个大大的3,代表这本书来自于3号书架。
窦校长屈指抵在唇边,思索片刻,目光又移到了《无音》的封面上——数字为12。
“《暴力》这本书来自于20号书架,《背后灵》是13,对吗?”他突然出声问。
大家的讨论被打断。
木雨道:“对。”
窦校长又沉吟了几秒钟,说:“我在想叶随同学他们没有拿到斧头会不会和这本书被挪过书架有关。在他们进书之前,这本书被放到14号书架上过。”
“曦哥当时在测试,”洪漾想起来这回事,“难道每本书必须在原来的位置上才能被彻底通关?”
窦校长没说话,只摇了摇头。
总感觉“管理员调整书籍位置”这条规则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这应该不是一条假规则,这次副本的规则简单明了,没什么特别复杂的,玩到现在他们也并没有发现什么与之矛盾的线索。
那么在这条规则为真的情况下,除了需要找到14号书架这个最为特殊的书架之外,难道就没有其他可以运用这条规则的情境了吗?
从现在开始,他们只要不将哪本书乱塞到别的书架上就可以了?
窦校长指向这几本书:“你们看,它们来自于不同的书架,3,12,13,20,位置也分得很散,我在想,会否它们之间能互相调换位置,只是每个位置都只能拿到一把斧头?如果已经有一本书在这个位置被通关了,那么下一本书在这里被通关就不会再有这个道具?”
大家一愣。
窦校长这番话的意思是……
苏明蕴迟疑道:“但是刚刚被通关的两本书是来自于20号书架和13号书架,《刺猬》被塞到了14号书架,跟它们也不矛盾吧?”
窦校长摇摇头:“我指的‘每个位置’并不是单个书架,而是一个范围。总共20组书架,5本书,假如4组书架为一个领域,这不是刚刚好吗?”
“1-4为一个领域,5-8为一个领域,9-12,13-16,17-20。”
随着窦校长的话语,大家的头脑飞快转动过来,脸色纷纷变化。
等等,这——
《刺猬》,来自3号书架,在1-4号书架范围内。
《无音》,来自12号书架,在9-12号书架范围内。
《背后灵》,来自13号书架,在13-16号书架范围内。
《暴力》,来自20号书架,在17-20号书架范围内。
刚好都能对上!
蒋书阅立即道:“那剩下最后一本书在5-8号书架之间?”
而《刺猬》刚刚被挪到了14号书架,相当于和《背后灵》进入了同一个领域,但是《背后灵》率先通关了!
讲得通!窦校长的推测讲得通!
“那就先把《刺猬》放回到3号书架上吧,我们再进去一次试试,”木雨对叶随和洪漾说,“这次我和你们一起进去。”
高瞻远道:“那我们就用阅读者身份重新去翻一遍5-8号书架上找出来的书,是哪本就直接进去!”
他们行动起来。
*
陆重年站在狭窄的书型空间中。
木雨离开之后,这里就寂静下来。
四面八方,纯白色墙面散发着蓝色的光晕,像是一种科幻片里才会有的高科技空间。
陆重年静静打量着,视线从上方转到下面,再转向一旁。
逐渐的,他发现左右两边墙面中透出了什么东西。
他微微眯起眼,走向右墙,仔细观察,发现那好像是一个人的背影,看起来离他很远。
稍不留神,这抹人影就消失了。
陆重年闭了闭眼,睁开,更专注地去观察,发现人影又浮现了出来——但这回是密密麻麻重叠在一起的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