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玹并非真不知燕侯的次子裴淙夫妇将来京城, 也清楚他们有个儿子叫裴椹。
毕竟他十岁那年在相国寺梦到……确切说,是他当年撞见的那位“鬼魂将军”,就自称是燕侯之孙、裴淙之子, 还说他是来自几十年后的大周……
起初李玹自是不信, 可那人突然出现又忽然消失,留下一地血水, 昭示一切并非他的梦境。加之那人说他父皇北征将重伤崩逝, 三叔李懋为夺皇位, 将害死二叔, 并害死他母亲。
事关父母和二叔一家的安危,便是再怀疑,李玹也不能不重视。何况他生来早慧, 本就聪颖有自己主意, 当即决定回长安,将父皇要出事、三叔会谋反的事, 以梦到的形式告诉皇后。
奈何皇后因他年纪小, 以为他是梦魇了, 一开始也不信这些。
他只好自作主张,亲自带人赶往军中, 又让父皇留给他的护卫在宫中护好母后,同时以母后的名义去信给二叔李景, 告知李懋不轨、北征军中可能有变等事。
皇后得知他一个十岁的孩子, 竟自作主张,带人赶往军中,吓得忙叫人前往护送, 接着也不得不重视他之前说的那番话, 提前做出应对。
后来, 一切竟真如那位“鬼魂将军”所说,父皇确实重伤,若非他带孙神医及时赶到,恐怕真会丧命。而他的三叔李懋,也确实有谋反之心。
这事之后,李玹对那“鬼魂将军”的话不说信了十成,起码也信了九成。
他不由开始注意燕侯的次子裴淙,直到十年前,裴淙和妻子生下长子,并取名裴椹,李玹的心算是彻底落定,对那“鬼魂”的话也变成信了九成九。
不过当年楚王李懋谋反被诛,当时还没被封为燕侯的裴江因是李懋麾下,虽没参与谋反,可因为曾是李懋提拔,与李懋关系匪浅,也险些被牵连。
好在李懋谋反前,一直盯着他的李玹就提前知道消息,除了将情况禀皇帝,及时应对,也同时派人告诫裴江不要妄动。
事后裴江得知李懋谋反,才知是太子救了自己一命。除了劫后余生的感激,裴江也清楚自己是李懋麾下,身份尴尬,以后恐难再被重用,且若不是太子拦着,自己就真被楚王李懋调动,铸下大错,于是自请降职,想去当个边关小将。
谁知太子又替他说话,令他不必降职,调他去守并州。加之圣上也欣赏他,惜才,不想他被埋没,遂同意太子的提议。
这些年,裴江也不负太子和圣上所望,在并州屡立战功,不久前已被封为燕侯。
甚至这次调裴淙一家进京,也是李玹“无意间”在圣上面前提了一嘴。
只是做这些事,是因那“鬼魂将军”向他泄露的天机,明面上,李玹与裴家并无太多往来。
太子妃听了他的话,思索一番,浅笑:“听母后说,裴淙大人确实也在入京之列。”
但对方是否有个儿子叫裴椹……她就不知了。
太子也是随口一提,说完就兀自沉思起来——据他探得消息,这裴淙不知为何,竟习文不习武,也不知是不是跟他改变一些事的走向有关。若那“鬼魂将军”真是裴淙的儿子,万一也被教成文弱书生,大周将来岂不失一良将?
正思忖间,膝上忽然爬上来一个软乎乎的小家伙。李玹一低头,就对上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
他下意识先伸手揽住小家伙,防止他掉下去。李禅秀却丝毫不知,还伸出小胖手,献宝似的把一颗深紫色葡萄塞进他嘴里,糯声道:“阿爹,吃。”
李玹心中一暖,将葡萄吃下后,抬手摸摸他的头,夸道:“嗯,真甜,蝉奴儿真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