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竹马if:假如没被圈禁11

见李禅秀一脸茫然, 裴椹神情古怪:“殿下不记得昨晚住在哪了?”

李禅秀困惑眨眼:“不是客栈吗?”

裴椹:“……”

“就是这客栈有些怪,香熏得实在厉害,还格外吵闹。”

李禅秀头疼得又揉额角, 揉到一半, 终于意识到不对劲——

这好像不是他昨晚睡的客栈?!

“这是哪?还有裴椹,你怎么来了?”他终于回过神, 放下手茫然四顾。

裴椹:“……”

他深吸一口气, 将盆放下, 又将布巾浸入水中, 拿起拧干后,忽然一手扣住李禅秀的后脑勺,另一手拿着湿布巾, 囫囵在他脸上擦一圈。

李禅秀:“唔唔!”

他被对方的力道秃噜得脸疼, 忙抓住对方手腕,抢走布巾, 口中抱怨:“这么用力干嘛。”

裴椹发现他压根不知道自己昨晚去了哪, 压在心头的沉郁总算散去, 又在给小殿下擦脸时恨恨用了些力后,总算“解气”。

“殿下既然是来历练的, 下次就别再去那种的地方,否则……我会如实禀报太子殿下。”他双手环抱, 面无表情道。

“什么那种地方?”李禅秀一脸莫名, 不过说到一半,就想起裴椹刚才说的“青楼”,终于后反应地明白过来。

糟糕, 他昨晚不会是被拉去青楼了?他还当那里是客栈?

他顿时一阵尴尬, 昨晚真是困迷糊了, 竟然被拉去那种地方。

……可就算这样,他记得他也没干什么。而且裴椹这么生气干什么?

大半年不见,对方变得好莫名其妙,说话还阴阳怪气。

等吃完早饭,见到一脸苦相的薄轩几人,李禅秀才得知,原来昨晚他们进城后,裴老将军失去他们的消息,还以为他们出事了。裴椹得知后也甚是担心,半夜带人赶到阳县,却没想到他们几个都好好地在青楼睡觉。

李禅秀:“……”确实不像话。

换做他是裴椹的话,遇到这样来军中历练的皇孙,估计也生气。

想了想,他还是决定去向对方道个歉,好声好气解释:“实在是我昨晚太困,有些迷迷瞪瞪,没注意,下次不会了。”

裴椹也不是真跟他生气,闻言缓了缓脸色,道:“殿下身份贵重,不能出任何意外,下次改道请一定及时送讯。另外……”

他转头瞥身后的薄轩、魏茂等伴读团的几人一眼,又道:“另外既然困了,就应该先休息,而不是听薄轩他们的话胡闹,殿下太纵着他们了。”

这下李禅秀还没说话,伴读团的薄轩几人就连忙点头:“是是是,裴兄说的是。”

李禅秀:“……”怎么感觉薄轩他们都更怕裴椹?

虽然这事就这么过去了,裴椹也帮忙瞒着,没让祖父和太子知道,可他心中依旧有些沉闷,不知是何缘故。

李禅秀倒是和往常一样,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到了并州,立刻就像撒欢的鸟,先和薄轩、杨元羿他们一起,先是骑马擎苍,游山巡猎数日,才到军营中开始训练。

裴椹和他一样住在军营,甚至住同一个军帐,吃住都一起,渐渐也忘了那股没来由的沉闷。

在并州军待了两年,十八岁这年,太子忽然把李禅秀调到雍州军中,同时调去的还有裴椹等人,说是要磨砺他们。

他们之前是在裴老将军的羽翼下生长,以后到雍州军,没人再护着,就要全看他们自己了。

李禅秀还以为阿爹是真狠下心要磨砺他了,结果和裴椹等人一起刚到雍州,就得知太子代天子巡视,也到雍州了,估计要待个一年半载。

“你说会不会是阿爹想我了,故意把我调到雍州?”李禅秀骑在马上,侧身悄悄跟裴椹咬耳朵说。

如今已经十八岁的他,五官渐渐长开,从年幼时的软糯可爱,渐渐变成凌锐张扬的秀丽。身体也开始抽条,修长俊逸,青葱如竹。

这会儿他还和小时候一样,靠近裴椹,几乎贴着对方耳朵说话,热气钻进耳朵。

裴椹耳朵动了一下,甚至身影似乎也不明显轻颤一下,但很快坐稳,不动声色道:“太子殿下做事有他的道理,我也不知。”

李禅秀蹙了蹙眉,总感觉裴椹最近有些奇怪,好像在刻意疏远他。但自己也故意不理他,和薄轩他们走得近,他好像又不高兴,弄得李禅秀怀疑他最近是不是吃错什么了。

另一边,李玹把李禅秀调到雍州,确实有这两年跟儿子聚少离多,有些思念儿子有关,但这当然不是主因。

真正原因是,“鬼魂将军”当年向他讲述,这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西北防线被撕破,大周骤失半壁江山。据“鬼魂将军”说,那一世的大周,真正亡国,就是从这时开始。

如今因他改变一些事,没有裴椹重伤流落边镇、李禅秀被流放西北一事,但胡人进攻定不会变,仍不可大意。

尤其为防止胡人像“鬼魂裴椹”说的那样,借病羊把疫病传到大周军中,李玹还提前调运药材,又特意带了孙神医来西北。

至于特意把李禅秀和裴椹调来,思念是真,磨砺也是真。要让这两小子真正成长成“鬼魂裴椹”说的将军,就得让他们到战场去磨砺。

李禅秀和裴椹自是不知李玹的苦心,到了雍州,又在军中一番摸爬滚打,日渐成长之际,也认识一些新朋友,譬如永丰镇一个姓陈的将军,还有一个叫张虎的人,还有张虎那个被孙神医缝了肠子救回来的弟弟张河,以及陈青、二子等。

这一年的深冬,薄轩在边塞遇到一个心仪女子,已经二十一、等过了年就二十二的他,终于打算定下来,要娶那名女子。

事实上,早在薄轩刚十六岁时,荆州的薄胤就想给他娶荆州当地世家大族的女子。

但薄轩的舅舅已经投靠朝廷,薄轩长大后,也明白朝廷和荆州的局势,自然不能答应,于是便装风流浪荡。

如此一来,亲事是没成,可他浪荡的名声也传出去了,加上他家里的情况,在洛阳,没几个好人家愿意把女儿嫁给他。

好在他也不在意,就这么拖着,一直到二十一岁,终于遇上喜欢的人。

正好薄轩的舅舅此次也随李玹到西北,因战事不知哪一年能结束,可婚事不能一直拖,于是由李玹和薄轩的舅舅做主,两人就在雍州成婚,等战事结束,回洛阳再补办一场婚礼。

边塞条件艰苦,婚事也办得简单,但薄轩是伴读团的人,李禅秀和裴椹都帮了忙,搞得很是热闹。

夜晚,众人围着篝火喝酒吃肉,笑着说要闹洞房。

裴椹也坐在篝火旁,目光却落在身旁的李禅秀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