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椹进宫后, 老皇帝当着群臣的面,客套夸了他几句守边有功,接着果然令人传旨, 将那位被圈禁的太子之女赐婚给他。
裴椹领旨谢恩, 散朝后,和众臣一起走出大殿时, 身边尽是恭喜之声, 他却感到从殿外迎面吹来一阵寒意。
今圣顾忌名声, 今日他刚回京, 自然不会立刻削他兵权,但一定会借婚事拖延阻碍他回并州。拖的时间越久,并州那边的变数就越大, 他被困在洛阳的可能性也越大。
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
裴椹深吸一口外面的寒气, 婉拒了梁王世子上前邀他过府一叙的邀请,攥紧手中圣旨, 疾步往宫门外走去。
回到燕王府, 他立刻拜托父母, 帮忙尽快筹备婚礼。
“越快越好。”他沉声说。
圣旨只写“择日完婚”,没说具体日子。如果可以, 老皇帝恐怕想写让他们半年甚至一年后成亲,但写的时间太远, 怕裴椹借口一年后再回来成亲, 先回并州。可写的时间太近,又怕他成完亲就跑。
所以索性不写具体日子,这样半个月、一个月拖下去, 说不定能拖个一年半载。等把并州那边的将领替换, 兵权拿到手, 裴椹也就回不去了。
裴椹对老皇帝的拖延之法,心中门清,所以回来就让燕王夫妇紧急筹备婚礼。
同时又暗中联系魏太傅,向对方说明婚礼会很快举办的事。
魏太傅很快也差人送密信来,表示:太子也希望婚事能尽快办妥,然后你和公主一起尽快回并州,将军放心,朝中这边,老夫会使人帮忙周旋。
裴椹看完,很快将信纸烧了,神情默然。
没想到太子跟他想到一处了,那么,那位公主呢?对方也愿意跟他一起去并州?
从得知赐婚以来,一直在权衡局势、利弊的裴椹,终于第一次有工夫想那位公主的态度。
但很快,他就将这一丝多余的念头收回。
无论如何,他们只是萍水相逢,假装一段时间夫妻。他只需遵从约定就行,没必要对公主过于探究。
不过,虽然裴椹将这一切当成是履行祖父诺言需完成的任务,可他年已二十三,早到了该成亲的年龄,却迟迟不婚,早急坏了燕王夫妇。
如今赐婚也好,履诺也罢,总归是他愿意成亲,燕王夫妇都喜不自胜,很是上心地替他筹备婚礼。
这日裴椹回家,就见父母都喜气洋洋地准备聘礼,还让他去试婚服,遗憾说什么“要不是非要办这么急,婚服还可以做更精致些”。
尤其燕王妃,一再道:“你的就罢了,男子的婚服都大差不差,公主那边也不知她满不满意。唉,这女孩子家,一辈子就这一次,依我说,还是得时间宽裕,做得更精致漂亮些才好。她又不受宠,这都要成亲了,圣上还没有把她放出来的意思,想必宫里也不会怎么用心准备,也只有咱们帮忙准备一下嫁衣……”
裴椹见母亲期盼又忐忑,担心那公主对嫁衣不满意的样子,皱了皱眉,终于忍不住道:“只是履行祖父诺言而已,又不是真成亲。她不会喜欢我,我也不会喜欢她,母亲何必如此上心?”
燕王妃被他说得表情一僵,似乎才想起这是作戏,一时又失落遗憾。
燕王见妻子神情瞬间黯然,不由在心中责怪儿子,可他也知这事是自己擅自替儿子答应,指不定儿子心中还憋着气,于是也不好责备,反而讪讪:“虽说是假的,可你样貌不错,样样优秀,公主又年轻,正是花样的年纪,这……说不定你们相处久了,日久生情也……”
“也”字还没说完,就挨了儿子一记冷眼,燕王顿时闭口。
裴椹扫完他,才道:“父亲慎言,我心在疆场,无心儿女私情,更不可能喜欢公主。另外……”
虽然刚才的话伤了母亲的心,他心中也有些后悔,可还是提醒:“你们对这亲事如此欢天喜地,万一叫圣上知道,怀疑我们裴家早就跟被圈禁的那位……”
话没说完,燕王就先倒吸一口凉气,神情瞬间紧张起来。
裴椹点到即止,没有多说。
并非他恐吓父亲,而是真有可能。早年太子刚被圈禁时,他祖父就上书替太子求过情,惹了圣上不悦。现在他们家再欢天喜地与太子结亲,能不被怀疑是早与太子有勾结?
事实上,这次给他和太子的女儿赐婚,老皇帝就犹豫过。是魏太傅动用关系,让老皇帝打消了疑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