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三更合一

大哥,县城的城门真高!

进入四月, 业已立夏。

田间的麦子已经抽穗完毕,风拂过时荡出一片绿色的青波。

今年清明后的倒春寒延续地时间久了一些,许百富特地嘱咐各家不要急着下水田插秧。

拖拖拉拉的, 过了谷雨才陆续有人家开始忙活。

一大早,喻商枝把背着书包的温三伢送去了镇上学塾, 赶回来后就马不停蹄地换了一件旧衣裳,带着温二妞和两个小徒弟下地去插秧。

温野菜准备好了两大壶水,把他们送到了门口。

他们家已迁进了新宅子, 院子里的石板地干干净净的, 看着就让人心情舒爽。

就是院子更大了些, 从堂屋走到门口比原来距离更远。

“晌午时我去给你们送饭,昨天挖了不少新鲜春菜, 我剁了肉馅,用荤油烙几个春菜饼子。”

喻商枝跺了跺脚,紧了紧脚上的草鞋道:“你不用忙, 地头离这边又不远,我们走回来吃就是。”

温野菜坚持道:“我又不是几步路都走不得了,来回也累,你们就好生在地头等着。出门时有大旺和二旺跟着我,出不了什么事。”

喻商枝只好说道:“那好, 家里没人,你干活时要紧小心。”

温野菜摆出一副嫌弃他啰嗦的架势, 把他给推出了门。

喻商枝落在最后,刚下台阶, 就看到家里的院门在身后无情关闭。

喻商枝:……

走出好几步, 温二妞实在忍不住笑出了声。

孔麦芽和付岳还是矜持的, 但一个看天一个看地, 显然也在忍笑。

喻商枝几番欲言又止,最后终于还是问道:“我当真很啰嗦不成?”

温二妞故意咳了两声才道:“还好,只是啰嗦,没有很啰嗦。”

若在场但凡有个小子,喻商枝还能说一句,等你们成家了就知道了。

奈何望去,两个姐儿一个哥儿,这话是说不出口了,只能自己个咽回肚子里。

由于两边的地离得远,他们赶了牛车。

秧苗都育在旧的那亩水田里,拔出来后再运到后得的三亩地里。

满打满算四亩地,他们四个一起也得忙活上两日。

今年的喻商枝比起去年,干这活时已经熟练多了。

因为拔下来的秧苗当天就在插上,所以他们也没兵分两路,而是紧着一亩先干起来。

人多力量大,一上午已经完成了一亩地,日头也升了起来。

虽是初夏,还没那么毒辣,可累了一上午,还是觉得从里到外都要被烤焦了。

一起从水田里上去喝了点水,喻商枝逡巡一圈,想要找个阴凉地歇歇。

还没能寻到一片合适的树荫,就听见不远处传来狗叫声。

一道黑影嗖地一下窜到面前,险些撞到喻商枝的腿,比起二旺,大旺就稳重多了,除了尾巴摇得欢实,本身还是跟在温野菜的身后,一步也不错。

“都饿了吧,赶紧来吃饭,我带了一罐子清水和皂角,你们也好洗洗手。”

温野菜左手提一个食盒,右手提水罐,几人见了连忙接过来。

“你吃了没?”

喻商枝第一个冲干净手,牵起温野菜去找吃饭的地方。

“还没吃,想着过来和你们一起吃。”

不得不说,以前家里再冷清,也总有个三伢在。

如今搬到新家,家里宅院变大了,人也全出门了,温野菜看着菜饼子也没了胃口。

找到合适的阴凉地后,一群人铺了旧被单,在上面坐下来。

温二妞头一个揭开食盒,春菜饼子的咸香味顿时涌出来,灌了一鼻子。

食盒底下还有些裁剪好的油纸,正好包着菜饼子吃,不至于弄得满手油。

他们一人分了一个,温野菜还往自己那个上面塞了满满一勺的辣椒。

温二妞也爱吃辣,可也不敢加这么多,看着都觉得嗓子冒烟。

“喻大哥,人家都说爱吃酸生小子,爱吃辣就生姐儿,爱吃甜就生哥儿,这话准不准?”

喻商枝摇头:“这种俗话做不得准,好些人前几个月爱吃辣,后几个月爱吃酸,这要怎么算?”

温二妞想了想,也是。

其实以喻商枝的本事,是能通过把脉看出孩子性别的。

但他和温野菜商量过了,不去理会这种事,越不知道,反而越有盼头。

至于小娃娃的衣服,为图喜庆,好多都是以红色为主,谁都能穿。

这一顿午食,温野菜带来的十几个菜饼子一个都没剩。

空了的食盒和水罐就轻快多了,喻商枝提着把温野菜送出去半段路,才叫了大旺和二旺继续跟上,他自己转身回了地头。

两天的劳作,四亩水田都完成了插秧。

由于每天早晨还要赶马车送温三伢去镇上,第三日不用下地时,喻商枝从镇上回来,忍不住又睡了个回笼觉。

他在睡梦里便察觉到丝丝凉风,扎扎实实睡了个好觉。

醒来时才发现,原来是温野菜一直坐在旁边,时不时给他摇两下蒲扇。

“天还没那么热,受这个累做什么。”

他坐起身,把蒲扇接到手,反过来给温野菜扇了两下。

那木头的四叶风扇其实已经做好了,不过用起来时声音太大,所以睡觉时候是用不成的。

“外头有风没太阳的时候你觉得不热,这屋子里就闷一些。我看你翻来覆去地睡不踏实,凉快了以后才安稳的。”

他放下手里的针线筐,看向喻商枝道:“你睡时我一直在想,这么天天早起送三伢去上学,也不是长久之计。正好最近各家插完了稻苗,不是要雇人来做澡豆?我寻思都是一个道理,咱们不如再雇个人,每日早晨赶车,下学时再去接回来,来回一趟,别的什么都不用干,一个月给个几银子就是。”

喻商枝觉得自己有点睡懵了,靠在床头缓了一会儿道:“也好,这件事是长久的,我一个人确实忙不开。也就是这几日没赶上大清早有人来看诊,下回若是撞上了,难免耽误一头。”

温野菜不禁继续道:“你看看你现在,又要顾着三伢上学,又要给人看诊,还要下地、做饭。”

不算不知道,这一摆出来看,就是铁打的身子骨也受不了。

喻商枝转过身,从后面抱住自家夫郎。

“不过再辛苦小半年就是了,不算什么。你过去一个人养家糊口,不也是这么过来的,没理由你行,我不行。况且家里的活你也没扔下,日日也没闲着。”

温野菜往后仰去,靠在喻商枝的身上。

入了夏,喻商枝是因为热,他则是本来就体温高,有孕之后更高。

两个人凑在一起,简直就像两个汤婆子挨着,可谁也没嫌弃谁。

“你可千万别让我闲着,除非等七八个月了,肚子大得走不动道,否则我就是在屋里给孩子缝衣服,都是坐不住的。”

说到这里,他突然抬头问喻商枝道:“对了,让你打听有没有人家养狗崽子,你打听得怎么样了?”

喻商枝一怔,温野菜看他这副模样就猜到了结果,忍俊不禁道:“你是不是……忘了?”

喻商枝一脸懊丧,“这几日太忙,还真给忘了,等我下回去井栏村,一定记得帮你问。”

温野菜撑着腰直起身,“也不是什么急事,正好你醒了,随我一道出去,咱们今天晚上包荠菜馄饨吃。”

晚上的这顿馄饨鲜掉了一家人的舌头,下学回来的温三伢埋头吃了一大碗。

家里人都发现,自从他开始上学塾,饭量变大了,性格似乎也变得更爱说话了。

由于他年纪最小,学塾里的学生倒是都挺照顾他。

如此,喻商枝和温野菜也就没什么不放心的。

晚间上床,小两口依偎在一起,商量着雇哪些人来家里做工。

这些人需是知根知底的,不然若是将澡豆的配方泄露出去,那可是会砸了好些人的饭碗。

旁的工坊要么用的都是家中亲戚,要么就是买来的长工或是奴婢。

温家没有人有功名在身,按例不得蓄养奴仆,他们家更无什么亲戚,因而只能从走得近的几家人里考虑。

“咱们不妨就先叫上屏哥儿和福哥儿,他俩都是心细手巧的,屏哥儿就不说了,福哥儿今年怎么也要定亲了,上回他说,也想出嫁前给自己留点体己钱。”

这种互相拉扯一把的事,喻商枝觉得没什么不妥,况且温野菜说的这两个人选确实都合适。

“也好,有他们两个在,也能陪你说说话。等下回去镇上,把那小狸奴抱回来,家里就更热闹了。”

满打满算,这猫因为钱云礼舍不得,已快在钱府长到半岁了。

再不带回来,怕就又成了钱小少爷的猫。

接上刚才的话茬,最后余下一个赶车送温三伢上学塾的人选,喻商枝心里也早有了一份打算。

“我想着,咱们单独雇一个人每天大清早往返,怕是也耽误人家自己手上的活计。桩子家不是每日都要去镇上卖豆腐,不如就多给他一份车钱,让他顺道把三伢送去。正好他们家过年时,从驴拉的板车换成了一架厢车,不怕日晒雨淋的。”

两人一拍即合,打算明天就去寻这几个人问问。

这几个活计在村户人眼里都是轻省的,合算下来一个月还有好几钱银子的进账,换了谁,谁能不乐意。

福哥儿和屏哥儿当即就答应下来,温野菜开心得很,直说让屏哥儿只管把小蝶哥儿也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