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谁看了不说一句琴瑟和鸣,天造地设!

寿安县的上元灯会, 在整个詹平府都是有名的。

只因寿安县下有一个叫宁远镇的地方,尤其擅长制灯。

据说宫里都有宁远镇的灯匠,而京城上元灯会上高达百尺的灯楼, 也皆出自宁远匠人之手。

除此之外,宁远镇还出产各色特色花灯, 譬如点燃烛火后会自行转动的“走马灯”,和真人一样高,尽展妍态的美人灯。

这些灯因十分精巧, 价格也不便宜, 平日里只在铺子里售卖。

唯独在上元这一日, 那些大户人家,或是沿街商肆, 为了彰显地位财力,或是纯粹为了招徕顾客,会纷纷购置各色花灯, 摆放于门前道旁。

于是乎哪怕是普通百姓,也可以行走于街市之中,随意观赏。

寿安县的人们每逢正月十五,甚至会打趣,说自己赏的灯, 就算比起宫里皇帝娘娘们也不差什么。

这等盛况,喻商枝他们自然早有耳闻, 所以对于这上元灯会,也期盼已久。

虽说今年因为大雪和粮价的缘故, 大家都是勒紧裤腰带过的年, 可这正月里除了年三十之外最大的排场, 想必也不会小到哪里去。

老百姓们都有朴素的认知, 正月里越热闹、越喜庆,新的一年日子就过得更好。

除了单纯的过节,喻商枝特意提及灯会,也有别的远古在。

只因自从决定搬来县城之后,一家人都是忙忙乱乱的,更别提还有年前的那串晦气事。

上一次心无旁骛地举家逛街游玩,仿佛还是为了祝贺广聚轩的开张大吉,特地来城中的那回。

此刻他主动挑起这个话头,果然包括温野菜兄妹三人的眼睛齐齐亮了一下。

温二妞向往道:“听说上元节还会有很多外地的走商来城里摆摊,能买到好多咱们这里见不到的小玩意。”

温三伢也道:“上元节那天,我们书院还有灯谜会的传统,不仅书院学子,任何人都可以参加。”

没想到城里可以玩乐的去处有这么多,喻商枝弯了弯眼眸,同温野菜商量。

“到时就让章嫂帮咱们看孩子,出去逛一逛街,再吃顿饭,两个时辰左右也就回来了。”

对此温野菜没有什么异议,虽然他必定是很喜欢年年,不过他注定不是那种会无时无刻围着孩子转的哥儿。

他有自己的生意,也想在生了孩子之后,有额外的属于自己的时间。

有了这个念头在心里,全家人赶路的疲惫好像也散去了许多,直到一路回家都是神清气爽的。

从村里带来的东西,在许林的帮忙下挨个放好。

在他走之前,喻商枝要塞给他车钱,他却不肯要,最后还是温野菜默默又包了一份钱,给大旺默默下了个命令。

大旺当即叼起放钱的红包,跳上牛车,嘴巴一送,就把钱丢进了车上的空箩筐。

他们知道许林做事仔细,绝不会存在不小心把钱丢了的问题。

至于对方要走到哪里才能发现,这就是后话了。

很快就到了上元节这一天,因为晚上才出门,白天一家人还是老老实实地认真准备明日两个铺子营业的事宜。

喻商枝和常凌去了医馆,把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

之前官兵进来抓人的时候,砸坏了不少东西,很多药材也都散落一地,不能用了。

后来常凌自己一个人慢慢收拾,打眼一看,已经看不出丝毫杂乱。

唯独还有几味药材,等周澜的药铺开张,去进了货补上即可。

因为洒扫,医馆的大门难免打开了一会儿,便有路过的人上前问道:“这医馆年后可还开张?”

喻商枝放下手里的扫帚,看向问话的人,发现有些眼熟。

“大娘,您之前来过医馆看诊吧?”

那上了年纪的妇人有些惊喜地点点头,“没想到喻郎中您还记得。”

说罢有些感慨道:“先前你受了冤屈,老婆子我还想,您怎么看也不像是会做那等恶事的人,幸而咱们县老爷公道。”

虽然彭浩绝对不是什么公道的人,但至少这件事在自己身上,结果是好的。

“大娘您放心,明天起医馆就照常开张。”

妇人一脸庆幸,“那就好,先前孩子他爹后背疼,从你这里买的膏药很

好使,明日我再让他来看看。”

送走妇人,后来又有零星的人上前询问医馆开张的时间。

喻商枝本以为自己这没开几天的医馆,哪怕关门了也没什么人在意,没想到之前短暂的时日里,竟还也稍稍积累了一点口碑。

既如此,他站在医馆门口,抬头看着喻氏医馆的牌匾,想了想后叫来常凌道:“你去找个卖花灯的铺子,也去买几盏灯,挂在咱们医馆和食肆门口,记得看好上面的图样,要合适应景的。”

说罢他就掏出几两碎银,给了常凌。

先前他只想着上元节带着家人去逛街赏灯,却没安排摆在自家铺子门前的灯。

这会儿起了兴致,便觉得就当是给日后一家人要住许多年添福巷添一份景致。

等到铺子打扫完毕,常凌去买灯,喻商枝回家后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温野菜,后者也赞成道:“这样也好,咱们回来住是一方面,今日挂了灯,也算告诉来往的大家,铺子还会继续开下去。”

要知道今晚街上的人流量可不是平日能比的,能多让一些人知晓医馆和食肆还会营业的消息,对未来的生意也有裨益。

赶在午食之前,常凌回来了,两只手上提着四盏灯笼不说,后面还跟了一个伙计,推了一辆板车。

板车上则用麻绳固定,摆放了四盏比成年人腰还高的大花灯。

因为常凌一个人拿不了,所以灯铺的伙计才特地帮他送来。

“掌柜的,主夫,这些一共花了八两银子。”

这个价格算是公道,毕竟伙计送来的四盏一看就不便宜。

不多时,章志东两口子也听见动静,出来看花灯。

常凌给食肆选的灯笼,是一对招财进宝,其中一个是元宝形状,一个是铜钱形状。

据他说城里很多食肆,都挂的是类似的灯。

预备摆在食肆门前的,则是一对锦鲤形状的花灯,造型颇有不同,意为年年有余。

给医馆选的一双灯笼,是上面装饰着杏花图样的宫灯和一对高大的仙鹤灯。

一方面杏花是医者的代表,另一方面,仙鹤寓意健康长寿,就像是医馆对病患的祝愿。

两只仙鹤一只做闲庭信步的姿态,足踩祥云,一只则微微展翅,口衔莲花。

“辛苦你了。”喻商枝一一看过后,拍拍常凌的肩膀。

“你有心了,这件事办得很好。”

常凌不好意思地咧嘴笑笑。

一旁的章志东问道:“老爷,主夫,这会儿可要布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