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恨意

千岁 池崖 4432 字 2个月前

送信只是借口。李熙心眼多, 之所以会对裴怀恩百般强调这封信的重要性,让裴怀恩一定把它送到邵晏宁的手上,目的就是转移裴怀恩的注意力, 让裴怀恩就算对他起了疑心, 就算想布置, 也会下意识地把人手安排在东边。

然而, 真正的埋伏却是在半路。

换句话言之, 李熙想对裴怀恩动手, 得益于他们两个人之间微妙的关系, 李熙偶尔可以做到一些旁人做不到的事,譬如托词支使裴怀恩, 骗他离开京城,令他暂时处在一个不那么安全的环境下。

摘不掉裴怀恩的权,从根源上直接把裴怀恩杀掉, 让裴怀恩手底下的那些人群龙无首,其结果也是一样的。只是这方法除了李熙之外, 旁人用不了罢了。

但即便是李熙,大约也只能侥幸用一次这法子。若一击不成, 日后将会沦落到怎样的下场,李熙简直不敢想。

但李熙已等不及了,裴怀恩下手太快, 一天之内就杀死他的两个兄弟。大家同为李姓,事情发展到这地步,令人窒息的恐惧几乎要把李熙淹没了,以至于让他无法再冷静思考, 只能兵行险着。

翌日,裴怀恩依约离京, 李熙只说自己身体不适,没有起身送,裴怀恩为此还跟他发了些脾气。

整整二百人藏在山间,而裴怀恩记着李熙的叮嘱,才随身带了两个人,如果计划顺利的话,裴怀恩这次双拳难敌四手,绝对活不成。

不去送是因为不想再看见那张讨人厌的脸,而非因为舍不得。当裴怀恩走后,李熙对自己这样说。

从京城到辽东,快马加鞭也要走好些时日,李熙将人埋伏在路途中段,那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最适合杀人灭口。

转眼来到第二十八日,天气大晴,登基大典按时举行,李熙换下孝服,穿戴起厚重的衮冕,在百官簇拥下祭告天地、宗祠与父母,给承乾帝定下“灵”字这样一个满怀恶意的谥号,追封淑妃为灵怀慈皇后。

灵字不是褒义。乱而不损是为灵,不勤成名是为灵,好祭鬼神是为灵。承乾帝要贤名,李熙便故意将他在位时做的那些好事也抹去,要他带着恶谥殡天。

李熙是个很记仇的人,他永远记得承乾三十七年那场大雪。他从小就把邵毅轩当成亲生父亲尊敬,从晋王到承乾帝,他一路抽丝剥茧,窥见真相,只知道谁要杀邵毅轩,谁便是他的仇敌。

天子衮冕很重,李熙早被过去那些压制内力的药掏空了,身体极虚弱,目前尚在小心修养,因此一套祭奠程序走下来,李熙只觉疲惫万分。

新帝登基,大赦天下,有礼部的人建议选妃,李熙兴致缺缺,对外以先帝初丧,不宜铺张为由,轻飘飘的推辞过去。

又过了几日,邱靖心,支蔺,尉迟崇等老臣也陆续平安抵京。李熙虽然不喜欢承乾帝,却也没浪费承乾帝费心给他铺的路,顺势将承乾帝留给他的有用之才全部委以重任。

忙了好一阵子之后,各项权力都在平稳过渡,大沧和南月都派了使者来祝贺,也是试探虚实。

唯独负责安排人手刺杀裴怀恩的玄鹄还没回来,裴怀恩也没回来,甚至连一个能报信的人都没回来。

登基大典结束后第十三日,渐渐有人注意到裴怀恩的失踪,向李熙询问,李熙对此闪烁其词,只说裴怀恩是领旨去办事,至于为何多日不归,他也不知道,想是不幸遇到了山匪。

裴怀恩手底下的人因为担心裴怀恩,听见李熙这样说,便派人出去寻找。李熙则为了避免裴怀恩被这些人先找到,也悄悄又往外派出了些人,一心想在他们之前找到裴怀恩,不论生死。

然而伴随着派出去的人一个个无功而返,李熙的一颗心也渐渐沉下去。

现在距离裴怀恩离京已经二十几天了,无论成事与否,都该有个消息传回来,而像如今这种双方都杳无音信的情况,多半是两败俱伤了。

这次出行,裴怀恩一定不是像表面上那样,真的只带了两个人。李熙思忖着,裴怀恩果然并不信任他,就像他也不是真的信任裴怀恩一样,他们彼此彼此——这想法倒正好适时消解掉了他对裴怀恩的最后一点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