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朝暮暮转瞬逝, 数日后,转眼已是八月初七,康宁公主李青芙重诺, 回来得果然比赫连景带队的使团快, 也比玄鹄调查李恕藏身之处的动作快。
自从承乾帝驾崩后, 李熙已有将一年没见过李青芙了, 此番他们兄妹二人重聚, 为表亲近, 李熙当晚特意留李青芙在高阳殿内用饭。
和一年前相比, 李青芙如今长高了,也晒黑了, 身子骨看着倒比李熙这个大男人还硬朗,就连饭量也变得更大了。
待到酉时多些,殿内点起灯, 须臾饭菜全部上齐,李青芙一路颠簸受了苦, 吃喝也不客气。李熙则坐在上首饶有兴致的打量她,在心里细细算着她的年纪。
大约十六七岁的好光景, 实际比李熙当年回京时还小些。听闻岭南多毒障,多蚊虫,多山林, 真不知道她这么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是怎样坚持下来。
越想就越惭愧,李熙思及如今情势,心说他这回是有求于人,如果李青芙真能替他把李长乐暂且带离京中, 那么他投桃报李,也该和李青芙商量一下她的回京日期, 想法子把人家小姑娘赶快从岭南那地儿接回来,免得她再受罪。
正琢磨呢,那边李青芙用完了饭,抬头见李熙不动筷,没忍住疑惑地咦了声,皱眉道:“皇兄?”
嗓门听着也更响了,沙沙的有些哑,再也不像从前那个银铃儿似的小黄鹂。
李青芙这一声儿唤得铿锵有力的,李熙被她喊回神了,正欲再开口,却见李青芙了然的搁筷,朝他露出个带点宽慰的笑来。
“皇兄,想让长姐离京是很简单的事,何至如此食不下咽?”
李青芙误会李熙正在为昭平公主的事情犯愁,主动开口提议说:“事不宜迟,待我今夜便去劝她,若真劝不动,便将她直接打晕了带走。”
李熙惊讶于李青芙话中匪气,闻言愣了愣,仿佛初识她一般。
李青芙从前并非这个样子的。
不过现在这样看着还挺有趣儿的,倒让李熙更觉着亲切,心中也更生出他们俩果然是对亲兄妹的感慨。
这才是他的血亲。李熙想,承乾帝一生共有八个活到成年的子女,然而临到头来,能真让他毫无芥蒂感到亲近些的,似乎也只剩这么一个李青芙。
岭南不安全,或许真该尽早为李青芙谋个好退路。
想到这里,李熙望向李青芙的神色柔和些,温声笑道:“朕不听你们女儿家的谈话,朕信你有法子,只是青芙——朕瞧你在岭南风吹日晒过得不好,又无驸马依靠,想必很辛苦。”
顿了顿,在心里把几个精挑细选的人名儿认真过了遍,方才继续道:
“万幸如今岭南平定,你带去的嫁妆也已全用上了,料想岭南的将士们也能体谅你的用心和煎熬。归根结底,你还是长澹公主,你若想回京,朕完全可以挑个适当时机将你风风光光的接回,下旨为你再择驸马……”
“……不瞒你说,朕瞧着杨阁老家的孙子就不错嘛,据传他诗书乐理都好,对女子很体贴,年纪又合适,是个难得的忠厚长情之人,刚好能与你玩到一处去,怎就不算是段天赐的良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