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 晃眼到了三月初三,既是裴怀恩的生辰,又是长澹会试结束的日子。
按照规定, 长澹的会试通常要连考三天, 全程由礼部主持, 考试地点在京都贡院, 考试期间不许外人出入, 也不许考生私下有交流。
李熙和承乾帝不一样, 他不爱整天把自己闷在皇宫里, 总想往外跑。
恰好长澹京都又分为皇城和外城,住在外城的百姓不清楚皇帝长什么样, 所以只要李熙每次都穿得朴素些,做寻常人家小公子的打扮溜出去,就没人能认出他来。
今日也是如此。
时候尚早, 会试得在傍晚申时才结束,李熙有心亲自去接, 但因为出来的太早了,只好转头跑到杨府去喝茶。
眼下时过境迁, 杨思贤因为心结消除,又精心修养了数日,虽然人变得清瘦了, 病却已全好了,已经能如常人那般下地行走。此刻大约正是吃午饭的时辰,李熙不拿自己当外人,进门后便嚷嚷着要杨思贤添碗筷, 还不等杨思贤把参见他的礼行完,就顺手把杨思贤从地上捞起来。
“老师, 都说了多少遍,朕允你不跪。”进门后,李熙头也不回的直奔饭桌,扬声道,“……呀,今天怎么没肉吃?”
杨思贤对此见怪不怪,只说多吃蔬菜对身体好,还有礼数不可废,有点无奈地跟着李熙又走回桌前。
毫不夸张的说,自从杨思贤辞官后,李熙每逢半月便会来找他,一门心思的劝他回去。
杨思贤当然不答应,他早就没脸再回去做官,因此无论李熙怎么求,他都是百般推辞,却又不能真的把李熙拒之门外。于是就这么一来二去的,杨思贤便逐渐习惯李熙这种三番五次的拜访了。
但习惯却不代表能冒犯,杨思贤是个极重礼数的人,他着人给李熙添了碗筷后,便恭恭敬敬地垂首站到李熙对面,直到李熙喊他坐。
重新坐下了也不吃,杨思贤坚持不和李熙一起用饭,闹得李熙没办法,只觉已经吃到嘴里的饭菜都不香了,暗暗下决心以后绝不再饭点来,不然迟早要被杨思贤给他倒酒的体贴样臊死,而且还吃不饱。
……真就一块肉也没有,实在太素了。
自己吃饭挺寂寞的,李熙勉强尝了两口就饱了,又因为害怕耽误杨思贤用饭,不敢在杨府多待,便想赶快离开。
然而不等李熙开口,杨思贤却主动出言,请李熙留下来。
杨思贤让李熙不必急,还说自己恰好就在李熙进门前吃完了饭,再者现在才过午时,离会试结束还早着,李熙与其到大街上逛,还不如留在杨府休息更安全。
杨思贤的提议很有道理,李熙斟酌再三,想起他刚进门时,杨思贤那饭碗确实是空的,而且还是装过饭菜的那种空,便颔首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