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殿试

千岁 池崖 3643 字 2个月前

忙了三个多月, 李熙对外只说自己要斟酌,将所有早就已经定下了的处罚都挪到殿试后才执行,而原本四月便会举行的殿试, 也被顺其自然的延到了六月下旬。

转眼到了殿试的日子。这日天刚亮, 外头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 也算驱些暑气。

确定参加殿试的名单被重新验过, 最后只剩下区区五十余人, 和从前动辄上百人的规模相比, 已减少过半。

待到卯时一刻, 贡士们纷纷按顺序入了承天殿,见李熙身着朝服, 头戴皮弁冠,另外还多加了条暖膝的薄毯,以及一只雕了瑞兽的紫铜小手炉。

潮湿的下雨天会让李熙手脚冰凉, 精神疲惫。李熙神色恹恹地坐在上首,等贡士们都进来了, 便朝旁边点头,让福顺替他把殿试的规矩宣读了。

规则也很简单, 只得三条。

其一,取消前些年间殿试不黜落的“约定俗称”,以今日天黑前为限, 凡表现不佳者,一律不可立即入朝为官,而要与那些未能参加殿试的贡士们一样,退回去等待补缺的机会。

其二, 此次殿试共有三题,考生们可基于这些题目畅所欲言, 与此同时,陪同李熙出席的几名考官也可随意驳斥考生,至今日太阳落山前,只要是和殿试题目相关的一切言论,皇帝都会赦其无罪。

其三,也是此次考试最重要的一条,那便是——此次殿试,不考诗词对联,改考策问了。

李熙提前定下的这三条规矩,简直就像仨炮仗。福顺那边才刚宣读完,殿内所有考生就懵了。

原因无他,要知道他们长澹的殿试本就是优中选优,并非所有贡士都能参加的,得是在各地会试中排名相当靠前的贡士们才行。

换句话说,若依照惯例,这些贡士们一旦参加了殿试,就算在殿试中表现平平,前途也可无忧了。

然而现如今,李熙却忽然对他们说,今日排名靠后的,统统都得滚回去等补缺。

……而且还不考诗词!

这代表着什么?这代表好些人提前打过的底稿都不管用了呀!

还记着早些年间,有不少人会在殿试之前,花重金请京中有名的先生帮忙猜题,并且提前打稿子。

当然了,他们这样做并不能保证一定猜准题目,但古往今来,能作诗赋词的玩意也就那几样,就算一时猜错了,提前多准备些也总没坏处,而且还能大大增加自己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结果李熙今天却倏地改主意了,这无异于给了他们当头一棒,有许多人听罢,当场就垮了脸,却又不敢表现得太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