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院试2

不过也就闲逛了这一日, 第二日岳茗便不许宁乘风再出去溜达了,让他老实在家温习功课,需要买书和笔墨纸砚时才能出门。

宁乘风也没反对, 考完后还得等放榜, 到时候有的是时间陪岳茗出去逛街玩耍。

宁乘风和岳茗到府城的第五日, 刘文锦和宋慕柏也来了,他两在离燕行秋家里不远的地方寻了个客栈, 住下后托店小二送了帖子过来, 邀宁乘风过去和他们一起讨论功课。

他们三人各有所长,宁乘风擅长墨义和算学,最近策论也有了些长进。刘文锦擅长诗赋,宋慕柏擅长史论, 三个人刚好互补,一起讨论功课彼此能为对方解惑。宁乘风收到帖子后从善如流, 第二日便去客栈找他的同窗们了。

宁乘风与刘文锦二人会面之后, 不出所料地发现,这两人也买了许多院试相关的书籍。为了省钱,三人买的都是手抄本,比印刷的版本至少便宜一半。

镇上的书肆书籍不够多,也不够新, 书生们来了府城都是要多买几册书本回去的。

像学政大人的文章合集, 每隔一年便会有新的版本,还会有大儒专门分析解读他的文章, 整理成册,供考生们研读。

学政一职任期为三年, 这次院试的学政大人已经不是原身考试时的那一位了。

学政不仅是院试的主考官, 还负责院试的出题, 也是阅卷组的负责人。其余阅卷官批阅过的试卷,通过了也得由学政复核。若是不熟知学政的学问文章倾向,答题时犯了他的忌讳,那么考上的希望便十分渺茫了。

宋慕柏翻了翻学政去年的文章,十分苦恼:“我看学政大人似乎倾向那些简朴精悍的文章,偏偏我最会作的的便是那花团锦簇的长篇大论,我这次怕是又玄了啊!”

宋慕柏写文章喜欢引经据典,卖弄学问,一个小问题能扯上十几行字。宁乘风与他刚好相反,惯会平铺直叙,不喜堆砌辞藻,虽能言之有物,却显得干巴巴的。他们这两种答题风格,哪种更好,端看阅卷官的喜好了。有人喜欢朴素实用的,也有人喜欢文采风流,旁征博引的。

宋慕柏确实是运气差了点儿,前头每次院试都不顺利,这次又遇到个不好他这口的主考官。不过都到了这两日,再忧心这个也没用了。

宁乘风想起他那些糗事,强忍笑意安慰道:“你这次都顺利到达府城了,至少已经成功了一步。学政虽偏好简朴实在的文章,但也不一定就厌恶你这种风格,只要你答得出彩,想必也不会因为风格问题便让你落榜的。你稍微注意点儿,不要太过就行。”

听了他的话,宋慕柏心下稍安。三人又一起讨论起前些年的策论题,他们先各自用自己的思路作答,再一起探讨,集思广益。

三人讨论起功课来十分投入,遇到见解不同的地方,还会唇枪舌战一番,一张试卷还未讨论完,一上午便过去了。中午他们就在客栈里简单用了点儿饭,下午又继续温书。

这一日很快便过去了,酉时宁乘风起身收拾好书册,准备回燕行秋家里跟岳茗一起吃晚饭。

临走前他提醒好友们:“据说有些书生会使些下作手段,你们住在客栈里,人多手杂,饮食方面还得小心为宜。”

宋慕柏往他肩上捶了一下,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宁兄就莫操心了,我都吃过这个亏了,还能不注意这些?”

刘文锦也颔首道:“宁兄放心吧,我们会小心行事的。”

他们有这个意识,宁乘风便安心回燕家了,第二日一早又去了客栈与那两人一起温书。

宁乘风去找同窗讨论功课的这几天,岳茗也没闲着。

燕行秋隔壁邻居家也有个书生,去年才中的举。岳茗托燕母带着他去找那书生的家人请教了一下:院试需要带些什么,不能带什么,有什么要注意的……,他把能想到的问题都仔细询问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