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 刘文锦和宋慕柏一起来宁家做客,恰逢宁夫子休沐回了宁家村,师徒四人坐在宁家的小院子喝茶说话, 聊起了学业上的打算。
宁乘风已经决定去府学念书了, 刘文锦和宋慕柏却都有些顾虑, 还未决定是留在镇学,还是去府学。他两今日过来, 也是想参考一下同窗好友的意见。
宋慕柏舅舅是镇学的院长, 他若留在镇学,有他舅舅照料,行事会方便许多。而且府学样样都好,就是离家太远, 来回得两日,去了那边估计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了。宋慕柏这人有些恋家, 所以举棋不定。
至于刘文锦的顾虑, 他并未细说,只说自己还在考量。
宁夫子对于学生们的前程十分上心,他放下茶杯,看了看自己的三位得意门生,语重心长道:“尽管为师在镇学执教, 但也不得不承认, 府学的夫子们无论是才学还是教学能力,都不是咱们镇学的夫子能比得了的, 所以为师还是建议你们去府学。”
“尤其是文锦,为师能力有限, 但你在夫子比不过人家的情况下, 能考到第七名, 实乃不易。你平日里勤勉好学,天资也不错,若是去了府学,乡试时考个解元也不无可能啊!万不要在镇学耽搁了自己。”
宁夫子怕他们年轻气盛,考虑的不周全,做了错误的选择,又拿自己举例,跟学生们仔细地分析一番。
他一番拳拳之心,宁乘风三人都很感激。他们听得十分认真,最后承诺宁夫子,一定会慎重考虑,才让他放下心来。
今日宁乘风的好友到访,还是两位新科秀才,宁家人十分重视,中午做了一大桌子菜招待他们和宁夫子。
刘桂花见刘文锦一表人才,又温和有礼,对他很有好感。再想到他还是儿子的救命恩人,刘桂花就对他更加热情了,饭桌上频频用公筷给他布菜,还一个劲儿地让他多吃点。
刘文锦红着脸朝她道谢,又老老实实地将刘桂花给他夹的菜都吃完了。他这副乖顺的样子不像个志得意满的秀才郎,倒像个新进门的小媳妇儿,王英几个见了都忍不住掩嘴偷笑。
饭后宁乘风待客,岳茗和两个小哥儿带娃,刘桂花带着两位儿媳洗碗。
厨房里,婆媳三人边收拾碗筷边唠家常。
王英见婆母如此喜欢这秀才郎,便笑着同她打趣道:“三弟那位姓刘的小同窗真不错,若是能给我们云哥儿当夫婿就好了。”
王英这话可真是说到刘桂花心坎儿里去了。
云哥儿自己不着急找夫婿,他娘刘桂花却放不下心,一直在为他留意合适的小郎君。
要说这刘文锦无论是品貌,还是才学,都没得挑,十里八乡也找不出几个比他更好的了。何况人家现在还考中了秀才,还是第七名的好成绩,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想同他结亲的人指定少不了。
刘桂花见着这样的好后生哪儿能不想配给自家小哥儿?可正是因为他太优秀了,刘桂花仔细琢磨后又打消了这想法。
云哥儿千好万好也只是一个小哥儿,村里的庄稼汉子尚且更愿意娶女子,刘文锦这样前途似锦的小郎君,怎么会愿意娶一个在传宗接代上没有优势的小哥儿呢?
就算是现在看着云哥儿颜色好,娶了他,以后发达了指不定又要嫌弃他。云哥儿若能早早地生下个一儿半子还好,若是生不下来,那男人八成得再娶一房小妾进门,云哥儿到时候能有什么好日子过?
刘桂花心疼自家的小哥儿,不图他大富大贵,只希望他能找一个疼惜他的相公,两人平平淡淡,和和美美地过日子便行了。
于是她摇了摇头,对着王英低声道:“那刘公子是个秀才郎,咱们云哥儿高攀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