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乘风之前想着先将这法子在他们县里推广开, 等有了成效,县令自然会上报。有他们县的例子在前头,这法子会更有说服力, 到时候在别的地方推广起来会更容易, 受益的百姓就更多了。
燕行秋虽是个总捕, 但与知府地位悬殊。若非不得已,宁乘风不愿意麻烦他。但现在县令靠不住, 只能从知府那儿试试了。
肥料沤制需要时间, 宁乘风为了让百姓们能尽早用上他的肥田之法,回去便给燕行秋写了封信,将他的肥田之法和信件一起交与了刘小乙,托他带给燕行秋。
宁乘风在信里叮嘱燕行秋有机会便将那法子呈给知府, 没有也不要勉强,尽人事听天命即可。
做完这事儿, 宁乘风也没有旁的事儿要办了, 他打算开学前这几个月在家里好好休息,陪陪家人。
当然,功课也不能落下。府学聚集了湘江府十六县的优秀学子,想必是人才辈出,群英荟萃。宁乘风这次院试排名尚算靠前, 但这个时代的书生大多十分刻苦, 要保住如今的成绩并不容易,他稍稍懈怠一下, 便会落于人后。
既然选择了科举这条路,宁乘风便想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即便休假, 他也没有放下学业。
因为刘文锦和宋慕柏来过宁家了, 礼尚往来, 宁乘风琢磨着要寻个时间,带岳茗去两位同窗家里拜访。
刘家村比较近,宁乘风夫夫便先去了刘家。
刘文锦家里关系简单,他父母只有他一个儿子。二老性子敦厚,待人热情有礼,岳茗还去刘小乙家里杀过猪,也算是半个熟人了,他和宁乘风在刘家待着并不拘束。
期间刘文锦父母和岳茗问起了宁家的事儿,似乎很关切的样子,宁乘风则被刘文锦拉着去了他屋子里说话。
两人在刘家吃了午饭,又稍坐了一会儿便回去了。
回去后宁乘风找刘桂花聊了聊,两人聊完从屋子出来时,刘桂花满面春风的,看起来十分高兴。
几日后,宁乘风又带着岳茗往宋慕柏家里跑了一趟。
宋慕柏家离宁家村比较远,他两便回来得晚了点儿。宁乘风一回来便发现家里气氛有些不对,刘桂花脸色不太好看,其余人都很沉默,云哥儿躲在屋子里没出来。
宁乘风和岳茗很快便知道了家里发生的事儿——刘文锦的父母带着媒婆过来向云哥儿提亲,刘桂花和宁老汉都乐呵呵地要答应了,但被云哥儿阻止了,云哥儿不愿意嫁给刘文锦。
宁乘风十分诧异,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那日刘文锦跟宁乘风说了他倾慕云哥儿,想要向宁家提亲,宁乘风一开始并不赞同。在他看来,云哥儿是个思想独立,很有主意的小哥儿。刘文锦这人却比较传统,他们两个性格不太合适。
但刘文锦言辞恳切,对于宁乘风的逼问,他有问必答,态度诚恳,答案也很让宁乘风满意。
宁乘风便没再反对,只说他不管这事儿,也不会去替刘文锦做说客,一切端看云哥儿自己的想法,刘文锦也没有意见。
宁乘风想了想,回去又跟刘桂花说了这事儿——刘文锦这几日会过来提亲。
刘桂花一听刘文锦承诺,无论云哥儿能否生育,这辈子都只要他一个人,决不会背信弃义,再娶旁人,便打消了之前的顾虑,又对这门亲事乐见其成起来。
宁乘风没想到刘家凑巧挑了个自己不在家的日子过来提亲,也没想到云哥儿会拒绝。
云哥儿之前表现得对刘文锦和宋慕柏都挺欣赏的,刘文锦考了院试的第七名,云哥儿还有点儿崇拜他。
刘文锦父母过来提亲时带了重礼,刘母又替她儿子表态:只要云哥儿嫁给刘文锦,无论刘文锦以后前程如何,刘家都只会有云哥儿这一个儿媳妇儿。
若是云哥儿想在宁家多留两年,那刘文锦便等他两年;若是云哥儿想早日成婚,刘文锦随时都能带着聘礼过来求亲。总之,一切都看云哥儿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