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府学

这一日, 宁乘风拿着文书去府学入学。

今年院试,湘江府城考中秀才的一共有一百九十八人,其中有八十四人选择来府学念书了。

府学与镇学一样, 也分了三舍, 上舍是已通过乡试考中举人的学子;内舍是宁乘风这样的, 考中了秀才,正在为乡试努力的学子;外舍是考中秀才五年后, 还没考中举人的学子。

上舍与内舍念书住宿俱是免费的, 外舍却是需要付一定数额的费用。

府学建在一所山上,宁乘风与刘文锦在山脚下汇合后便一起上山了。

这座山叫“勤径山”,勤径山山势平缓,也不怎么高, 宁乘风他们步行了片刻,便见到了府学的大门。府学占地极大, 远远看去气势恢宏, 大门很高,是用大理石所做,牌匾上是刚劲有力的四个大字——“湘江府学”。

门口处有差役把守,闲杂人等不得入内,宁乘风三人出示了文书, 才被放进去。

进了府学, 他们依照指示去了办入学手续的地方,校验完身份后, 三人拿到了自己的腰牌。

府学发给学生的腰牌是一块方方正正的木牌,正头写了学生的姓名和所在的班级, 还雕了荔枝、桂圆、核桃三样图案, 寓意连中三元。

外舍一共十个班级, 用天干地支来命名,以考试成绩划分班级。宁乘风这一届的八十四名秀才被分到了末尾的三个班级,分别是:辛字班、壬字班和癸字班。

宁乘风和刘文锦被分到了辛字班,宋慕柏则被分到了癸字班。这个班级并不是固定的,府学每三月有一次季考,季考完后会根据成绩重新划分班级。也就是说,考得好了能去前面的班级,考得差了就得去后面的班级了。

府学日日小考,月月大考,季季分班考,学生们的压力可想而知。宁乘风暗自感叹,穿来古代后,他简直把现代的高考之路又重新走了一遍,学习压力甚至比现代还要大!

腰牌除了在府学内部证明身份,出入府学也用得着。宁乘风他们入学的文书都已经上交了,后头都得出示腰牌后才能进入府学。

除了腰牌,宁乘风三人还各领了两身衣裳,皆是水蓝色的盘领大袖长袍,并两顶墨色方形软帽,这便是考上秀才后才能穿的秀才服了。

刘文锦和宋慕柏未在外头租房,以后会宿在府学内,宁乘风同他们去寝舍换了秀才服,才各自去自己班里。

内舍每个班级配有教谕一人,训导二人。“教谕”便是负责教学的夫子,府学教谕多为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训导”则是辅助教谕教学的助手。

宁乘风与刘文锦前脚刚到辛字班,后脚两位教谕便过来了,他们跟辛字班的学生们介绍了自己和负责教学的夫子,又说了府学学堂的规矩。

这些规矩与现代学校的规章制度也大同小异,基本就是尊重师长、上课不得交头接耳、在府学内要着学子服、要悬挂腰牌之类的。重点把季考后重新分班的制度跟学生们详细地说了一下。

训导讲了半个时辰的规矩,期间陆续有新来的学生进了辛字班,训导讲完后便让学生们自己看书,也没看多久夫子便过来上课了。

辛字班里的夫子姓赵,这赵夫子约莫五十来岁,面相严肃古板,脸上有两道深深的法令纹。赵夫子学识渊博,讲学时旁征博引,引人入胜。一堂课下来,宁乘风觉得受益匪浅。

其实除了赵夫子,两位训导也博学多才,见多识广,不是什么泛泛之辈,他们主要负责在赵夫子休息时为大家答疑解惑。

辛字班一共四十多名学生,大部分都是今年新入学的秀才,也有少部分是往年进来后,一直没能考入前面班级的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