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榜下捉婿

后头几日, 宁乘风没怎么出门了,每日都在宅子里温书。

他们住的这条街叫细水巷子,这一块儿的宅院都建得比较大, 所以整条巷子也只容纳了七八户人家。这里的住户大都是朝中的官员和他们的家属, 这些人出行要么乘轿, 要么坐马车,宁乘风在这里住了几日都没怎么见过附近的邻居, 能见到的只有邻居家的下人。

刘文锦和叶丛住的客栈在外城的六环开外了, 离细水巷子有些远,宁乘风去找过他们一次,他坐着马车过去的,也用了半个多时辰。这样来回太浪费时间了, 宁乘风后头就没去了。

岳茗倒是时不时带着星哥儿出去一趟,将军府那边经常派人来接他, 长公主每日都盼着他过去呢!

这样又过了几日, 岳茗和他娘亲熟悉一些了,会试的日子也到了。

会试跟乡试一样也是三场,每场考三日,一共是九日。

三月初八这日岳茗和星哥儿一起送宁乘风进了考场。

经过院试和乡试,岳茗已经把进考棚要带的物件都记得一清二楚了。这次没有星哥儿和叶兰帮忙做吃食了, 但他的宅子里有三位厨子, 岳茗吩咐下来后,不必他操心, 厨子们便将糕饼点心还有其他吃食,都准备得妥妥帖帖的了。

岳茗将人送到后, 不待宁乘风催促, 便带着星哥儿回去了。宁乘风看着自家小夫郎无情的背影, 真是哭笑不得。

会试的考试内容与乡试大同小异,自无需多言。不过倒有一道策问题,让宁乘风微微一愣,差点儿当着举题板的小吏笑出声来。

这道题,便是他预测乡试会出现的,旱灾应对之策。

因为湘江府和周边几个府城发生了旱灾,大楚的时策题又偶尔会与当年或者往年的时政联系起来,宁乘风便预测这几个府城的考官们会以此出题。

毕竟旱灾这事儿不太敏感,不用担心冒犯皇权。这次的旱灾朝廷应对得还算不错,若想借此题歌功颂德,也说得过去。让书生们就此论策既有实际意义,又能考察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乡试前宁乘风估摸着考官八成会以此出题。

没想到这道题没在去年乡试时出现,反倒在今年的会试出现了,实在有些出人意料。

宁乘风当初为了应对这道考题自己揣摩了许久,还结合他在现代习得的知识模拟作答过。所以这会儿他答起题来,可以说是有条不紊,胸有成竹的。

宁乘风将旱灾的应对之策分为了三个部分,从发生前的预防、发生时的治理、发生后的善后三个角度切入,论述了如何应对旱灾这一命题。

预防的手段宁乘风写了建立气象研究部门、寻找并培育耐旱的农作物、兴修水利挖渠引水,高效循环利用天然水之源等等。发生时和发生后的应对之策,他也各写了几点,每一条都是结合了实际情况的可行之策。

宁乘风自认为,他这道策问题也算是答得有理有据,言之有物了。

当初估题时,宁乘风还与他的三位好友讨论过,所以刘文锦和叶丛也对此题有些印象。

会试结束后,一走出考场,刘文锦和叶丛便激动地跑过来跟他说起了这事儿。猜中了考题,便意味着考中的几率又增加了一点儿,他们自然是喜不自胜。

他两拉着宁乘风喋喋不休地说着那道策问题,连考试九日的疲惫都忘记了。

宁乘风倒是比他两位好友淡定一点儿,他估摸着,旱灾那么大的事儿,预测到会出这道策问题的考生,肯定不止他们几人。不过到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答的题,宁乘风对自己的答案有信心,连带着对这次会试的结果都看好了许多。

--

会试要二十天后才放榜,等待放榜的这段日子里,宁乘风和岳茗隔三差五的去将军府里做客。